教师上课常规


教师上课常规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着力点。课堂教学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把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注重教学效果,力争做到“四得”:教有所得、读有所得、练有所得、学有所得。

(一)总体要求

课堂教学要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五个贯穿始终”:

1.树立“四个意识”:

l)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技能、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策略,要注意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技巧教学。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学到现象、事实、概念、原理、定律、公式、法则等被传统认为的知识,还要掌握有关操作、程序、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更要掌握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学会如何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3)教学互动的意识。互动的质量与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这应该作为我们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

4)教学鼓励意识。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拿起表扬的武器,在课堂上,尽量地表扬鼓励学生。

2.坚持“五个贯穿始终”:

1)情感教育贯彻始终

教育的精髓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始于建设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体现着平等和相互尊重,洋溢着爱的智慧。

2)文化育人贯穿始终

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3)探究体验贯穿始终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4)展示交流贯穿始终

始终提供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激励。

5)习惯养成贯穿始终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纪、专心致志、多读勤写、规范书写、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克服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心不在焉、低头听课、趴着听课等不良习惯。这是每一节课、每一名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课堂行为

1)教师要课前侯课、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2)课前提前3分钟侯课,上课信号开始后,教师走上讲台,端正站立,目光扫视全体学生,学生起立致敬时,要面带微笑郑重还礼。

3)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表情和蔼;男教师不着背心,女教师不穿超短裙、不浓妆艳抹,不穿拖鞋,不吸烟。

4)教师上课应做到“十不准”,即不准擅自调课、停课;不准无故离开教室,随意中断教学;不准接打手机;不准酒后进课堂;不准坐着讲课(特殊情况需提前向学校领导作出说明);不准看与教学无关的书报杂志;不准歧视、挖苦、讽刺学生;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其它事情。

5)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权力,多鼓励,多表扬;不发火,不与学生形成对立局面。

6)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教学。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