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起另一种放在墙角的钱


  做股市投资,若非儿戏,则必然是是一件极其磨砺心智的事业。前戏时间太久,而快感总是短暂的。股市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调整或者震荡,只有少部分时间在上涨。漫长的等待往往只换来灿烂烟火的刹那光辉,之后,便又步入新的时间周期,经受又一轮风险为伴的骇浪惊涛。

  在短暂的上升周期里,内地市场又多表现为跟随大盘牛市的上涨和事件驱动型上涨。从私募调研的实战经历出发,本期重点谈谈公司对股价有主动诉求的投机机会与风险管理。

  之前有一期专栏里有提到过,北京一家新材料公司为了完成16亿增发募资,一改大多数公司冷面接待外部股东调研的作风,不仅态度热情似火,且密集释放订单利好,另送中国投资者甚喜的高送配。虽大市表现低迷,但仍然如愿推高股价,增发顺利完成。理解颇深者,自然会发现增发价之下的短期套利机会。

  另有一家湖北的公司则更有意思。公司一年前曾给公司高管数十人进行股权激励,行权价20.07元。这种类似定向增发给高管的激励对公司管理层具有极大的压力,毕竟,管理层总共超过4亿的真金白银已经掏出来了,就只能和二级市场股东一样承受风险。同时,股权激励超过行权价以上部分的收益要交所得税,且有解冻时间限制,所以高管的总体成本要高于行权价。

  这样,我们会在股价走势上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第一年行权日到期前,公司的业绩预期一般,从而股价大部分时间被压制在行权价之下。从理性人角度分析,谁愿意因为波动而付出沉重的个税成本呢?市场上的资金力量对此亦心领神会,谁也不愿意去硬和管理层对着干,大家都宁愿意逢低默默吸纳,等着过了行权日的那一天之后的行情。

  该公司股价年初最低只有不足16元,随着5月12日行权日临近,股价缓步上涨到21元,随后,股价升至24元附近,而此期间大势一直低迷。这种机会,如同放在墙角的钱,只要愿意弯腰就能捡起,这种似乎是掉馅饼的机会,在a股市场不乏存在,只是大多数投资者视而不见,或者根本不做研究而已。

  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公司应该具有坚实的基本面支撑,而不能是空中楼阁。这样,公司大股东或管理层的主动利益诉求会提供一个短期较强的股价上升刺激因素。从短期投机的角度看,如果一个基本面良好,管理层和中层70多人真金白银4个亿的投入,在持有一年后才能行权一部分的公司,要想让这些内部人还亏钱,除非是巨大极大的金融危机,概率是想当低的。真是亏损了,只能说,我们应该庆幸,中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的道德水平提高了50年。否则,他们就是假账,也会让自己先出局。何况,上市公司在不违反会计原则的情况下,调节短期利润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这种类型的投资需要对风险有提前的认识,一个管理层对股价主动诉求的关键因素一旦消失,股价自然会回归没有特殊外力作用的水位上去。投资者不能光只顾着追兔子,却忘记了前面也许就是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