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社会化阅读


  内容产出在互联网已经高速发展和成熟。随着WEB2.0的成长,博客,百科,轻博客,优酷,又拍,日志,贴子,微博......用户广泛的参与不同形式的互联网内容制造。互联网已经不缺内容,在海量的内容面前我们需要的是对存量内容的盘活和应用。因此,我说下一站:社会化阅读。

Flipboard在美国获得了成功,引发了中国创业者又一股热潮。中国的创业者更多关注产品,从而忽视了本来。于是中国互联网在社会化阅读方面出现了众多有意思的半成品。这些产品很重很重,不符合阅读的本质。大致分二类:

  一类:

鲜果:这个产品的定位是最混乱的。用户可以在鲜果产出内容类似轻博客,可以RSS定阅,可以推荐定阅,可以看书,可以联接社交网络。表面上都做了很综合。这对于用户来说定位是很不清晰的,来到这里是产出内容呢还是阅读呢。是获得资讯呢还是读书呢。。。电子书的市场大家都看得到,但还有很多原因在制约,为什么不去反思Flipboard不做电子书的原因。读书的行为和获得社会化内容行为是两码事儿。

扎客:这是被誉为中国的Flipboard的产品,这个不多说,只说他的社会化网络定阅这块。扎客根本不懂社会化阅读是怎么回事儿,微博不需要扎客帮它再做个客户端。你这么干新浪,腾讯付钱给你吗?(扎客把社会化定阅做成了微博客户端)

网易云阅读:相对来说网易云阅读做得是不错的。定阅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化定阅的通路也很多,但前期不足的地方在于,用户的选择操作过多,内容市场很难做到个性化定阅。这一点上扎客还是花了一点功夫的。对内容做了大量的编辑。用户前期还是喜欢直接获取的东西。因为阅读的本质就是直接的读到,获取。

  二类:

在内测的简网:用户自已对网络内容进行规整,一般是规整为杂志体。用户在线关注消费这些内容。相当于用户做编辑用户当读者。参与简网的内测连我这个互联网老兵也白扯的半天才玩得动。用户当编辑这事儿是个伪命题。

新浪微刊:新浪微刊不但有轻博客的发布功能,还有简网的采集编辑功能,在编辑版块里还有用户投稿功能。这个看起来更像是整合了传统的刊物做法。

此后还有天使湾旗下的云迹,中国版的美味书签等相应的产品。第二类的社会化阅读看起来更像产品。用户参与,用户互动。第一类更像工具。

我为什么说他们是半成品呢。第一类产品在移动端的表现良好。这是个更轻的社会化阅读模式。直达用户阅读的本质。但中国的抄袭者把产品复杂化和多功能化了,有的甚至是脱离了阅读的本质。第二类产品基本都是受到美味书签的影响,在WEB端通过个人用户对内容进行规整。这个对普通用户而言太重,太重。在碎片化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家都没有心思做下来看长一点的东西何况还要动手去编辑。另外普通用户编辑的东西价值是什么呢,有阅读性吗,这都是问题。或许你会说对自已有用。可以进行知识管理。那么多专业的知识管理工具为什么要用这种采集式的管理。微刊有一定的用户很简单,还是营销需求促动的---做内容营销。再加上微博本身的用户激发。回归本来,用户有为了编辑而编辑的需求吗?

在海量的内容面前,我们都看到了盘整内容的市场价值。这个市场一定会起来,但是以哪种方式,以哪种产品,这个还真得用户说了算。

无论如何,大家都在尝试和布局。我还是要说:下一站社会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