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产蔬菜,还能发电挣大钱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何扩大内需尝试已经开始。具有太阳能发电功能的蔬菜大棚,将会产生真金白银的效益。
   大棚产蔬菜,还能发电挣大钱

   在山东寿光市稻田镇,全国首座太阳能光伏农业一体化的高科技能源大棚,正在为9月底的并网发电做最后的准备。这里五彩椒苗子定植完毕,大棚里绿意盎然;大棚外,一块块太阳能电池面板安置在在大棚的斜面和顶上,垂下一根根电线,逆变器已经安装完毕,现在正进行最后的并网发电准备。
   光伏一体化蔬菜大棚已经在山东及河北、湖北、甘肃等省区市落成或正在建设。
  大棚光伏电站是土地成本低
   蔬菜大棚建设光伏电站,可以利用大棚顶部,实现发电、农业相结合。
传统方式建设光伏电站,一般为工业用地,成本非常高,而且非常难批下来;像占地180亩的大棚电站的土地成本极低。除了土地上的便利,大棚电站还有规模上的优势。在荒山建电站,利用率低;在西部荒地,并网往往比较麻烦;在建筑物上建站,又难以形成规模。在大棚上建光伏发电站,已经开工的有20兆瓦,还有10兆瓦项目正在立项。一系列资金雄厚的上游企业,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光伏农业一体化,解决光伏内需疲软问题。
形成产业链条,农民企业政府多赢

    大棚上架设太阳能发电站,由公司从农户手中流转而来,由企业统一建设,租给种植户种植。对于耕地承包户来说,可以按照折合1100斤麦子的价格获得流转收入;对于种植户来说,免去了高昂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年租金为2万元。光伏大棚的恒温效果更好,能够多种一茬,收益比普通大棚要高。
    对企业来说,农户交纳的大棚租金仅够土地流转费用,利润主要来自并网发电以及政府补贴。基地投入4000万元,并网发电后,按照每度1.15元的上网电价,年收入至少600万元,这种年发电量1兆瓦的基地还能获得800万元的政府扶持。对于设计寿命达25年的光伏大棚来说,利润回报期很长远。
   大棚电站,有一个要求就是:装机容量不得低于2兆瓦,这点在城市很难实现。如果寿光80万亩大棚全部进行改造,年发电量为424亿度。其两年所发的电,相当于三峡电站2009年的年发电量,但是前者成本要远远低于后者。

    太阳能发电的同时不影响作物生长,由于作物需要的光与发电所需的光,波长不同,因此能够发电种菜两不误。而且光板能够过滤反射昆虫配偶需要的蓝紫光,减少虫害。

   其实,在国外,这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以色列早就在进行这方面应用了,灌溉、照明等电力均来自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