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数据,海量机遇


  信息天然不是数据,但数据天然是信息。继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携手合作,开展手机支付合作模式之后,中信、交行、工行、兴业、农行等银行也纷纷与阿里巴巴展开战略性合作。手机、银行、淘宝、支付宝、阿里巴巴等都是中国电子商务 “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电子商务企业与银行的合作也越发紧密,在产品创新,合作模式以及经营理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银行之所以与其他企业展开多方合作,其实剑指数据。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创新、模式在改变。近几年,数据呈现出爆炸性增长,据报道,美国17个经济部门中的15个部门,员工超过1000人的企业人均数据存储量超过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海量数据意味着海量机遇,它将是银行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银行企业间的竞争。

  数据获取和分析不但可以为银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还有助于银行建立内部机制并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更可以设法从海量数据中不断地寻找隐藏的商业机会。虽然不少银行的决策者已经意识到海量数据中蕴藏的金矿,但真正实现其中价值的只占少数。可以说,未来哪家银行能够结合自身的资源与能力,通过与其他企业开展平台合作,充分挖掘并利用海量数据,就能获得其他银行所不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银行利用数据分析客户行为,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以银行卡为例,各商业银行均在利用大量与使用银行卡相关的数据,但由于受到技术、观念等原因,数据内部包含的各种价值信息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与重视。而近些年,随着海量数据的越发庞大,数据挖掘与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欣欣向荣以及微博等社交和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改变,对客户行为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利用,挖掘客户行为中对银行经营管理有益信息的方式正在上升到银行战略的高度。

  信息越不对称,交易成本则越高。而分析数据获取有效的信息不但能够降低银行的交易成本,也可以有效控制其运营成本。因此,数据的重要性对那些想在未来竞争中获取优势的银行来说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笔者认为,银行需要改变观念,认识到数据对其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真正能够有效协调各职能部门及各分行的信息部门,将来自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

  海量数据几乎改变了每一个行业的游戏规则。麦肯锡曾做过一项研究,无论是海量数据的捕捉难易程度还是其价值潜力,金融行业都是最高的。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在线时间越来越长,为了吸引并维护客户,银行之间以及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必须建立广泛的联盟,通过战略性合作,避免产品与服务的同质化,提高附加值,加强自身的品牌塑造,通过数据挖掘后的精准营销,我不知道是哪一半广告费被浪费了的时代将彻底终结。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银行必须不断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发现新的价值资源。通过与诸如电子商务等企业展开的战略合作,获取客户行为数据,确立首选客户的类型、优化开发产品,完善服务质量,创新商业模式,银行未来的发展必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数据争霸,银行之间的战斗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