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穷读书人眼里的当下图书出版乱象


       读书人,以读书为乐。凡街井市巷有书之处,无不趋之。凡心意所属之书,无不购之。有闲书读,有雅书读,乐在其中。茫茫几年,竟也购得不少闲书。自电商风云突起,人亦懒散,购书便由实体转向E路。E路之便利,实惠泽士人。便利的搜索,便利的查询,便宜的价格,便捷的送达,科技进步之展现。今朝电光一点,明夜卧榻酣读。欣然之余,对图书出版出现的乱象,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价格怪
同一作者的书,不同的出版社同一时期出版,价格不同,贵有之,贱有之。且越新出版价格越高。特别翻印书,水涨船高,一次比一次高。难道图书价格涨速超过物价涨速?
二、古书怪
    古人的书没版权,自然你印我印。老老实实印刷就可,却改头换面,从商从俗。你方注罢我登场。读古人的书,需过硬的文言文功底,恐非多数人所强项,有注解当然是好。注解得不当还好,却怕注得十万八千里。商业评注、道德解释、经典回味、仿佛古人的书里到处充满智慧的光芒,照耀三百六十行。
三、今书怪
今人出书,只要你写得出来,自然能够印刷出来。学术书也好,畅销书也好,教科书也好,实用技术书也好,大家一起来。国内没有的,就改写国外的。你写得好的,我就填点实例变成我的。严谨的学术,精美的文字,育人的书本,却越走越远。
四、名人书怪
    名人出书,特别是有名的学人,自然,出书,经典为多。学习经典,自是后生长学识增能力的好方向。一部书名,几番变化,内容相同,如吕思勉老先生写的中国通史方面的书,曰大通史,曰中国史,曰等等。不知老先生泉下有知是否啼笑皆非。出个单行本,又来个套装书,整个A系列,搞个B丛书。
五、西方书怪
落后就要挨打,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自然为当世所需。语言,就成不可逾越的门槛,翻译就成了桥梁。翻译讲究“信、雅、达”。要求三个,或许不现实,遵守一个也好吧。可是面对成堆的翻译书籍,你是不敢读,直到你不想读。你译的你明白,我译的我清楚,搞不懂的就是阅读的人。有条件的找外文原版,没条件的怎么办。
说到图书出版,读书人真是苦。苦了口袋,苦了脑袋,最苦的就是没有良书读。
苦呀,苦煞了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