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幼儿园为何只招“官二代”


  陕西山阳县教育局对于公立幼儿园只招县直机关单位上班者子女问题回复称,山阳县教育局已经深刻认识到此事的错误性,公开向广大网民、群众道歉。

  山阳县教育局的回应是及时的,而问题是,明知此事是错误的,为何却要知错而为?在今年以前,这家幼儿园是不是一直只招当地“官二代”?以至于“招习惯”了,明目张胆地在幼儿园招生通知中白纸黑字明确要求,才将此事暴露出来?

  公办幼儿园只招“官二代”,变为“机关幼儿园”,这是十分明显的教育特权。这类问题之所以一再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幼儿园的招生并不透明,虽说公办幼儿园要向社会公开招生,但究竟怎样公开,社区居民无知情权,也无监督、评价权。

  因此,对于公办幼儿园变为“机关园”,山阳教育局除了要道歉之外,还必须向社会公布,幼儿园只招“官二代”,是谁做的决定——显然,按照幼儿园的管理机制,不可能是园方自己,也不可能是教育局单方面做出这一决定,而极有可能是当地政府的要求,拿出一所质量高的幼儿园对口机关服务,简单地说,这家幼儿园名为教育局统一管理的公办幼儿园,实则为机关园。再就是,必须反思公办幼儿园招生信息公开机制。按照国务院发展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的若干意见,幼儿园必须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公办幼儿园更应如此,其招生必须全部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取消机关幼儿园,将公共财政出资举办的幼儿园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统一管理,统一面向社会招生,这是扩大幼儿园资源,并促进入园公平的重要措施,前不久,广州就宣布,在未来几年间,现存的机关园,将逐年扩大向社会公开招生的比例,并在2016年将机关园转为普通的公办园。眼下发生的公办幼儿园专为机关服务的新闻,让机关园对社会开放,以及转为公办园的前景并不乐观,如果权力不受制约,幼儿园办学的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普通老百姓无权参与幼儿园的管理,特权园是难以消除的。

  类似的情况同样存在中小学中,由于有教育特权在,所以一些地方的优质小学、初中,是定点向当地官二代、富二代开放的。在普通家长为择校而焦虑时,官员的孩子根本就不愁近不了好学校,也就感受不到择校热。

  要让公共教育资源平等地向受教育者开放,遏制教育特权,必须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通常由政府官员、立法机构成员、社区学校(幼儿园)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等共同组成,负责社区教育管理和决策;家长委员会则是学校(幼儿园)的家长民主选举产生,具有独立运行,参与学校重大战略决策、管理和评价的权力。如果有社区教育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社区内任何学校(幼儿园)的办学,是不可能就由政府部门说了算的。我国教育部曾发文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必须建立家长委员会,可是,鲜有地方政府响应,幼儿园和中小学,还是处在行政管理格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