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与战术
韩雪亮
最近以配角的角色参与了一场某公司新进员工演讲擂台赛,虽然遗憾的是自己没能够披挂上阵,但也颇有感触。自古以来,只要是擂台赛就要分个高低,今天的演讲擂台赛也不例外。对于最后角逐的两只队伍,本来想谈谈他们的作战战略,但总觉得不合适宜,姑且还是战术来的更为恰切。
A队是主场作战,所采用的战术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这些被挑出来的是否能够称得上精英,尚值得商榷。用B队队员下场后的爆料:A队根本没有遵循抽签决定上场人员的擂台打擂规则,而是由领导内定。尽管这一说法也有待考证,然而从另外一个侧面却佐证了有关精挑细选精英来打擂的战术一说。
B队是客场作战,所采用的战术是车轮战术。所派出的队员是轮番上阵,而不是派出所谓的精兵强将。用A队队员下场后的爆料:输给B队输的结果真的想不通,且最后败阵的大将甚觉得惭愧。其实这位队员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连番作战、精力耗尽,相信即便是关公再世,过六关斩七将也未必能够成功。
如果抛开主场、客场的因素,A队就有点儿像三国里的刘备阵营,而B队更像是三国里的曹操阵营。相信许多人也能够看到,在刘备阵营中,除了五虎上将以外,能够调遣的强将可谓凤毛麟角;在曹操的阵营,虽然没有五虎上将,但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可披挂上阵的将军仍然数不胜数。因而当五虎上将或阵亡或沧桑以后,刘备大势已去。诸葛亮神机妙算,恐怕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点儿。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又白帝城托孤,恐怕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聪慧的诸葛亮在为他打开一扇门的同时,却关上了另外一道门。诸葛亮算到了三分天下,却未能为三分天下之后,如何保住蜀汉的三分之一天下做长远的部署。三分天下的战略格局的确称得上高瞻远瞩,然而在实现这一宏伟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的同时在战术上却失掉了一筹。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在于对于大陆的选择。换言之,过程决定了结果。只要看到行走的过程,就注定会走向某个结果。为帅者所采用的战术不同,导致在战场上呈现的主力不同。为帅者如果采用精英战术,那么在战场上呈现的就是类似于刘备阵营中的五虎上将一样;为帅者如果采用车轮战术,那么在战场上呈现的就是类似于曹操阵营中信手拈来、草木皆将一样。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为帅者对于将军们的培养,如果每次都是派那么几个人驰骋疆场,尽管可以把他们培养成训练有素的大将,然而却避免不了大将临阵倒戈或者英勇就义、军中再无良将可用的结局;如果每次都派不同的人员披挂上阵,却可以把所有的可塑之才都培养成军中栋梁,即便是个别大将临阵倒戈或者英勇就义、军中依然是良将淋漓。
在今天,无论是在商海还是日常的竞赛中,我们习惯于以精英来克敌、以精英来取胜,因为我们的教育从古至今凡是考试就要取前三甲的目标始终没有得到改变。从根本上来讲,我们倾向于培育英雄、培育榜样,成就榜样,却忽视了对虎狼之师的培养。我们一再强调集体主义,却不曾记得越是缺什么越要叫嚣什么。相对于狮子而言,个人更倾向于喜欢狼。驰骋在非洲原野的狮子着实强壮,然而狼的团队协作精神绝非那些狮子们可以相匹配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前文所述的A队和刘备阵营的战术就尤为像狮子的捕食策略,而B队和曹操阵营的战术则颇带有狼的特点。在今后的竞争中是采用精英战术,还是采用车轮战术?其结果一目了然。当然无可回避的一点在于车轮战术中的参战者不能说都是精英,但却都具备着精英的潜质,经过一轮轮的磨练他们都能成为精英。对于那些力主车轮战术的阵营而言,也不会把希望完全寄托于某一个或几个精英的身上,因为少了任何一个,这个车轮都能维持正常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