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再多拍几张么?


    幸福就像玻璃,只因平时从未察觉,但只要稍微改变看的角度,玻璃就会映照出光芒和色彩。——电影《青春期》

    周末,和几个朋友到长清孝里回访受好心人资助的孩子们。在孩子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很快找到了此次回访的第一个孩子的家:布满锈迹的铁门,破旧的瓦房小院,几只老母鸡正在院子里散步,院角放着简单的农具,旁边的半大黑狗叫了两声又懒懒的趴在了地上,屋檐下搭晾着几条灰旧的毛巾。孩子的爷爷笑着招呼我们到家里,上小学三年级的李翠(化名)站在屋门口怯怯的看着我们这些前来叨扰的陌生人。

    灰暗的堂屋内正对门放着一张断了腿的木茶几(这应该就是他们的餐桌了),左边靠墙处是一张摊着破旧被褥和和衣物的床,剩下的就是一个放置碗筷的小橱柜、几个小马扎和椅子。朋友询问了家里的基本情况,得知李翠的妈妈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双腿已经失去知觉。李翠的爸爸也有些精神不正常,但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外出打工赚取一日30块的劳动报酬,一年半载才回家一次。因此,李翠平日里都是跟着爷爷生活,艰辛的生活早已掠夺了同龄孩子的活泼、灵动。

    随后,爷爷把我们带进了右边小单间,李翠的妈妈正卧躺在床上,上身穿着又脏又破的粉色衬衣,里面是脱线的毛衣,头发有些凌乱,目光也有些呆滞。按照回访要求,我们需要拍一张李翠和家人的合影,以告知资助人孩子现在的状况。李翠站在妈妈侧身后,我按下了快门。妈妈要求看看照片,我把照片调出来,把相机递给她,才发现她的视力极差,需要凑到屏幕上才能看清。看了半天后,突然问我:“能再多拍几张么?给洗照片不?”

    我和朋友都有些意外,连忙答应了。朋友还特意帮着梳理了头发、扎上辫子、擦了擦脸,并帮她涂上了自己随身带的口红,按她的要求穿上了一件好一些的大红外套,一下子精神了很多。再次拍照,李翠妈妈容光焕发,脸上也泛出了笑容,此时的她突然变得好美,身边的李翠和爷爷也笑了,仅看那三张灿烂的笑脸,无疑他们是最幸福的,至少在那一刻。

    离开后,我想了很多,在这样残破穷苦的家庭里,谈幸福似乎有些奢侈,但他们对幸福这个词“特殊”理解并没有让幸福离他们太远。李翠妈妈此前恐怕没照过几张照片,在此后的人生中机会也不会太多,但我简单的按了几下快门却可以让她如此的高兴,让他们感到幸福。突然发现幸福是件多么纯粹的事,而当我们在抱怨生活不顺、哭诉幸福难寻时,或许幸福早就潜伏在我们身边,或许幸福本就该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