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营商著称于世的,首推郑国,有名的爱国商人弦高,就是郑国人。管仲是中国第一个“重商主义”者,”所以他的施政方针,即是以政治的力量,发展经济,以经济的力量,推动政治。“天下之商贾,归齐者如流水”。在陶朱公那个时代,郑国已经衰落,这时贸易最发达的地区是在齐国。 另有一种说法,范蠡佐越王勾践复国后,退隐于齐,到了齐国,范蠡改变姓名,自称为“鸱夷子皮”,经商致富。而第三种说法则称范蠡师承计然(或计倪),计倪即越语发音〔蠡〕,或为同一人。范蠡为逃避其国征召,再从齐国出走居陶,陶在鲁西与河北交界的定陶地方,改名陶朱公。楚人猗顿请教陶朱公,以畜牧累富牛羊满山谷,脍炙人口。
又有称『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文种赐死后,范蠡携带珍宝珠玉,与他的家人门客,悄悄乘扁舟出海。反正范蠡宁可做个富商巨贾,不肯为国家效命。又相传西施是跟着范蠡一起走的,后者就很逗人兴起浪漫遐思。
海上丝路的形成
中国海外华商经贸网络的肇基始于宋元时代,到15世纪初基本形成,在17-18世纪经历扩张和发展而达到顶峰,从而形成一个以中国市场为中心,遍及北起日本、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台湾、南洋、南亚商贸网络。
新加坡
1819年英国殖民者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从柔佛苏丹手中强行购买到新加坡后,即将之建设成自由港,使之在短期内成为暹罗、柬埔寨、占城、交趾支那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商人集合贸易的中心,同时也成为英国和印度产品(纺织品、鸦片和金属制品)的集散中心。新加坡很快就吸引了中国商船,他们载运着生丝和便宜的中国货物到那里,以交换中国市场畅销的马来亚、苏门答腊和文莱的木材。据说由于中国船的到来,使新加坡的对外贸易在1823年就超过了巴达维亚〔注〕。
香港
香港在鸦片战争后,割让英国贸易通商,随后也在历次的不平等条约下,逐步向九龙、新界扩张殖民地,而于四九年〔大封锁〕后,成为东方之珠,今天的上海,广州,正在恢复这个从十一世纪就已经萌芽的海上经济模式,可是,这个经济体制背后,存在着严重的认知落差。其中,中古商业城邦──占城的灭亡,就是一个例子。
清末,台湾被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夺回,台岛以漳州、泉州两个港口贸易城市的移民最多。日本统治台湾时期,即以台湾为经营南洋的跳板,上个世纪中,国民党以内陆政权的姿态收复台湾,创造出的台湾经济奇迹,形同一个封建政权与海外殖民结合,南洋城市殖民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的竞争关系,最终结束了国营,省营,党营企业,回到了城市经济的模式。
什么是国家重商主义?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