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应市场总监联盟创始人汪先法的邀请,和易观的韩总以及推一把创始人江礼坤坐在一起聊了一些关于微信和微博的话题,现就谈话中的一些有意思的观点和自己的感受整理如下:
其实我本人对于微信这类互联网应用来说,一直都是后知后觉的,当身边很多人都在用的时候,我仍然不为所动,为什么?因为自己一直所处在互联网和IT行业,身边大多数时候都在和电脑和互联网打交道,骨子里对于再牛叉的手机应用也不能替代PC的这种认识,还是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的,呵呵,也许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更需要能突破自己思维和视野的惯性吧,这可能就是张小龙牛逼的地方所在。
为什么用微信,是不是只是简单的将自己QQ上的朋友再加一遍到微信上呢?这样对于微信来说实质上是没有太多意义的,所以就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析我们的联系人的构成问题:
1、手机的短信和联系人功能已经能很好的满足我们日常通讯的需要,相对于QQ来说,这份名单可能最为严肃和必要,是我们每个人现实关系的核心名单;
2、QQ上呢,范围要比手机通讯簿上的成员广泛的多,除了我们的亲人、朋友、同学之外,还有很多是同事、同行、老乡、业务合作伙伴等等,基本这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最全的一份沟通名单和关系;
而微信呢,在手机上全部重来一遍有何意义,且不说手机上还有我们的联系人短信和话音服务,如果继续去拆分的话,还会有这些发现:
1、离开办公室或不在电脑旁,我们如何方便的联系朋友们呢,除了收费电信基础服务之外(短信和话音),当然还有移动QQ,但移动QQ也还是有局限性的,它也只是把我们电脑端QQ上的朋友延伸至手机端,并没有很好的串起我们手机上联系人上的那份名单,另外确实有一部分朋友是不怎么使用QQ的,或干脆根本不怎么用电脑。
2、剩下的使用和沟通场景怎么办,交给谁来承担此重任呢?因为所有的朋友中,既有天天都泡在网上的,也有那些几乎是天天在外面跑的,而我们的现实沟通名单既有只分布在QQ的,也有只分布在手机联系人的,还有一部分人是两者都在,怎么办?
于是微信所能够承担的沟通责任就很容易界定了,微信可以同时做到很好的满足这几部分人群和不同的使用场景,只要是我们的朋友,不管是QQ上的还是手机联系人中的,只要自己的手机能够上网,通过微信都能很方便的沟通到了,不管你是经常在移动中,还是暂时离开电脑去开会了,都可以方便的联系到你(因为你会带着手机);也不管你是不是从来都不怎么用电脑,只要手机通信薄中的联系人成为微信好友后,从此都可以完成移动互联时代下的无缝沟通,因为除了我们互联网/IT圈的人,我们还有相当多的人群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是远离电脑和互联网的。对于一部分无法学习电脑或打字的人来说,也许手机端的微信学习起来比电脑更为方便,包括音频这种自然的沟通方式,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到,微信其实可以比QQ覆盖到广泛的人群和使用场景中。
另外,还剩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QQ解决的不是太好,我们都需要在知道对方的QQ号的情况下,才可以加入对方为好友,虽然也可以通过搜索QQ号等方式来添加,但这样局限性太大,效果也不好,不太适合主动搭讪,或是彼此之间有这种主动沟通意愿的交友需求时,那该怎么办呢?
微信的解决方式很不错,对于彼此有交友意愿的人们来说,是愿意展示自己的一部分个人信息曝光来吸引或是主动找寻其他朋友的,通过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等功能可以极其方便的制造交友中的偶遇机会的,同时微信最酷的一点应该算是,能够非常方便的完成自己身边的朋友圈拓展功能,这样可以将交友需求最大的现实化和生活化,也是对于以前互联网交友服务的最大颠覆,这也算是LBS的一个最好应用吧,搜到自己生活圈内的朋友,可以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可以交流,现实中接触的可能性也最大和充分,这也许就是微信被封为约炮神器的由来吧,呵呵
最后,用我微博上的一段话来结束对于微信的本次分析和探讨:
“微信做成一个多能约炮神器,又有何不可呢?很多互联网项目都希望做成18岁~30岁之间年龄段的交友服务,罕有成功的,微信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接着往会员收费服务方向走就行了,还非要搞什么O2O和二维码神马的,这不是在纯属折腾嘛
微信用来丰富社交的沟通方式就挺好,非要把它媒体化、社会化电商服务来操盘,明显是走偏了,公众大号怎么可能做到一对一服务好每一个微信用户呢?其实微信做成高级会员制收费服务就非常好,例如高级搜索、语音留言、搜索100以内的朋友等等,都是非常有杀伤力的,也许小马哥真的想电商想的快要疯了吧!”
也来聊聊微信对于沟通方式的颠覆
评论
编辑推荐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