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即文明:城市化的财富之路


   “文明(civilisation这个词由拉丁语城市(civitas作词根构成。在古代只有城墙才能保卫市场,保卫了市场才有文明。城市的一切设施,甚至是政权都是为了保护大家有一个稳定,自由的交易环璋.

如我在前面所言,市场既是表达产品交换系数之地,就是统领各种资源,劳力,产品进行生产管理中心.没有市场的国家,连你基本的衣,食,住,行的产品都无法顺利指挥生产.

 

要发展市场经济当然要发展城市经济,贫穷的国家无疑都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实行农业的现代化,在所有的农村可以使用机械化的土地上使用大型机械工具,虽然世界的粮食产量在各地会有不同,但在本国耕地上种上粮食总是不会亏损的项目,即使国外的土地产量由于新技术翻倍了,但在现在的世界环境里贫穷国家还是要有一定的靠自己可以生产储备粮的能力。这件事情是利于千秋百代的实际的提高了财富效率的好事,如果贫穷国家没有支持恐怖主义之类的活动,我想拖拉机之类的工具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是进口得到的。

农民进入城市后,就失去了他们去土地,所以需要给他们以获得在城市生活的知识与技能,这可以说是一种资源换智慧。给农民一定的补贴也是为每个城市人自己,是为了让农民不至于与在城市的工人发生工作上的恶性竞争而产生经济上的萧条。这一举措虽然会使大量的失业人员在初入城市里造成混乱,但从长期来看这比总让他们处于贫穷状态要好。新入的农民在城内将需要大量的住房,公路,市政网络等等,这需要一大批人员,也可以解决先进入城市的农民的就业。这种公职人员并不需要头脑灵活或学问高深,只需要老老实实办事就行。因此在在招聘时虽然会有很多有能力的人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来应聘,但不一定要招聘最突出的人员,一个城市最优秀的人员应该从事城市最有世界竞争力的产品的创造与生产组织。不过这城市最有世界竞争力的产品的出现往往与政府的干预是不相同的,而是自然的出现的民间,政府只需要保证资金在社会中自由的流动不受其它势力的威胁,加强法制建设保护好知识产权在内的人们各类的财产权力即可。

城市的位置以在海洋与河流水系的交汇处大的平原为最好。在古代由于要防备与其它政权交战,城市往往要寻找一片易守难攻的小平原,好要有山与水把大部分地区与其它地区分隔开来。现在人类的语言文化已经大量勾通,主要的分歧已经不需要战争解决,核武器的威慑让大国政权之间不敢轻易动手,机械化的武器也不是山河所可以阻挡。因此城市的地址的选择应当从战略优先转向经济优先。当然对于自然灾难的发生的可能性还是要做充分的论证,以免城市建好之后经常要防洪水,防地震,防飓风等等。海洋与河流水系的交汇处可以使运输变得轻松,最主要的是可以在产品的推广﹑竞争阶段大量提高产能时不受到运力的制约。产品的推广﹑竞争阶段往往是一闪即过的赚大钱的好机会,这时运力产生瓶颈效应等政府修好路来,那一切都晚了。一次先,次次先。一次产业升级可以走到别国前面,在这一行业里,可以发起下一次创新,带动各多的产业发展,实现长期的超平均利润。国民也会在创新中变得更尊重人才,更崇尚商业。平原在做市政规划时可以采用东西或南北的直线大道规划,这样的规划有利于以后城市扩容,当城市的人口增加时一条原来可以来回的马路可以变成单行道,人口再增加,两条甚至三条马路可以变成一个方向的单行道,永远不会发生大的城市拥堵。如果道路是斜线的,两条马路条合并时就会造成在两条斜线的交叉处路面并没有拓宽,并且人们的难以正确的找出哪两条路是已经合并的道路。同样,城市的地下网管建设也应按东西或南北向修建,维修与扩容都会方便很多。平原的地形使人们不再用平整土地来修新楼房,道路,在建新的工厂与工厂运货出去的马路时可以缩短时间,这种时间的节省在追求超平均利润的时代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地方也利于出行,利于与社会的沟通,了解社会已有的文化,消费理念。沿河岸的平原会有一些不规则的地块,对于这样的地块可以建成公园之类的休闲场所,以避免沿河岸的道路修成斜线。同理,如果河流在平原上形成45度的斜线,就不利于修建沿河的公园,这样的地段要扩建就会困难很多,所以也要尽量避免。

河流的出口与入海口的交汇处是建立海港的最佳地段,这里如果可以有避风湾作为港口是效果最好的。水系内的河流越长越多则最佳,这样可以把这条河域的所有地区联系在一起。如果有条件的话开凿运河使两个大的水系联通是一种非常提高资源的财富效率的好事,世界上著名的苏伊士运河,京杭大运河都带动了许多城市的富裕。有未开化的国家以在大河上修建大桥的癖好,这些大桥有的桥墩过密,有的高度不够,本来很好的运输资源却被一座座作用小的多的不科学的大桥给毁了,实在让人感到叹息。当然不开放河流资源给人们自由的使用就是更大的浪费了。

造船业是传统陆地国家的弱项,但世界的经济强国都是造船业的强国。从雅典人在海上打败波斯人,到英国人在海上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制海权的胜利都意味着一个繁荣自由的国度的兴起。而从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到成吉思汗征服中亚,拿破仑征服埃及,陆地上的军事征服总是与侵略及政权频繁交替带来的血腥暴力联系在一起。中国的秦朝把国内的青铜都集中到咸阳,铸成十八铜人,到了蒙古人统治的时期,菜刀也是几家合用一把。对于民间自由力量的恐惧使未开化的统治者害怕民间拥有一切的工具。作为自由力量代表的船舶,一直是中国封建国家君主们最害怕人们拥有的工具。船舶可以使人用脚投票到达人们想去的任何地方,而不需要再受那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半封建,半奴隶制度的约束。一个大的城市或国家或多或少要有自己的造船工业,因为如前面所述,产品在推广与竞争阶段的产业机会在全世界面前都是相等的,而增加或者修理船舶可以使城市或国家马上增加运输能力,从而使得新产品可以抢占市场。

与以社区通行的马路不同,以运输产品为主的公路或铁路要以资源产地及水系的交汇处为最佳的起始点,这样可以弥补水系不足引起的运输能力不足。事实上旅游及其它出行的人口对运力的要求是很低的,真正需要运输出来的矿产比如在山区没有足够水系可以运出来的煤矿,铁矿,木材等等都需要铁路或公路来运输。铁路或公路将产品运到大的河流码头或海港后就可以接下来供本国城市使用或运往全世界。在大的资源采集地可以建一些自动化程度高的深加工基地,以减轻产品外运的重量,从而减少外运的压力。这些在资源采集地的人口在本书的城市规划中是较远离大的都市的,为他们专业供应的生活用品的财富效率比大城要低一些,因此他们日后的生活费用就一定会比大城市要高。

城市的人口数量一直是很多人争论的问题,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人口都在一千万以上。也就是说人口达到一千万,城市人口分工而产生的效率才是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当然如我们在本书前文所说的,城市的人口分工只是适应于个人实际财富效率最高而产生的产物,城市人口的竞争力还要与他们使用的工具及城市所依托的资源有关。不过人口的数量同样也是一个促成社会更人找到最适合自己实际财富效率最高的一个原因。如果一个地区农夫不够,科学家也必需要去种地,如何能发展科学。因此,人口的集中是一种财富效益的集中优化的重要前提。在古代人们之所以要集中在城市之中进行交易,是因为城市提供了城墙,这样就有安全的环境不会被人抢劫,城市中有法院之类的机构,诈骗之类的不公平的交易可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减到最小。因此城市本来就是为保障与交易财富而产生的功能。现在的世界政权间的掠夺已经很少了,因此产生大的不设防的城市以适应于更大规模的交易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在近代经济发展迅速的亚洲四小龙无一不是大规模的城市化的产物。韩国人口一半在首都,韩国的电视剧可以在中国大陆长期热播。虽然中国大陆人口比韩国多的多,但大陆的人口是分散的没有协作的社会分工的。而韩国的首都的人口的社会分工比中国大陆任何一个城市的分工更细,因此它的财富效率高,并且它产品也就更有竞争力。

城市人口增加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一些问题,比如说集中的失业,社会的福利,保障跟不上,城市的污染等等。不过这些问题如果仔细的考虑一下,就不是问题。就从失业说起,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失业是由于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消费速度的不平衡所引起的,如果社会生产效率提高与消费速度达到平衡就不会有人失业。农村人失业进城是由于农业的产业化与机械化,这种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各民族必经的阶段。如果那些进行农业产业化与机械化的新农民都把赚到的钱如美国农民一样花出去了,那么,这将使那些进城的农民有工作的机会,为那些在农村的农民生产产品,从而达到货币及经济的平衡,而国民也将过上美国人一样的生活。因此提高所有公民的消费时知识指导点的认识才是解决失业的关键,而不是一味的拒绝生产效率的提高。

社会的福利如养老,上学,医疗都是消费的一部分,这部分是与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密切相关的。生产效率不提高,一味的高福利只能使财富积累变慢,国家没有竞争力,相反,在国家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后,还置养老,上学,医疗于不顾,只会让更多的人没有相应的工作岗位,经济因此而萧条。同样律师,法官等等的职业都应在生产效率提高后配置,以使所有人得到相应的保障。正如经济学的第一常识:“消费常识:消费是以满足精神需求和制约人们精神需求的体力与精力的活动。对自然界有利的元素的利用与重新组合,是人类理所当然可以拥有与享受的。”如果在财富效率允许的情况下刻意减少人们的消费是非常不合理的。我们不能在自己的生产效率提高的情况下而本着关心老少边穷地区的疾苦而不消费,正是你这种不消费才会加重那里的失业,加重那里的疾苦。相反在财富效率没有提高的情况下,一味的享受,也只是自己以后没有竞争力倒霉了。

谈到污染问题,有的人一讲到城市化就是污染的根源,自己却开着车住在大城市里,而不去到非洲广袤的农村去做一个农民。按他们的观点,他们是城市里最后一个可容纳的常驻人口,再增加下一个人口,城市就会挤爆。事实上这只是他们不愿与别人分享城市生活的一面之辞,或者是他们的片面观点得出的极端言论。真实情况是如果一个人的消费水平是一定的,那么他因为消费所产生的垃圾是一定的,而城市生活给处理这些垃圾提供了集中处理的方便。如果你住在偏远的乡村,你每天扔的垃圾如果要有人专来来处理,那成本是十分高的,所以基本上农村人不会处理,而是任由垃圾扔在沟里发着臭味。而在城市时,由于人们住在一起,垃圾的收集十分方便,每天有专们的人收走,有用的部分还可以回收利用。而你不可能要一个垃圾公司开几百里的山路去一个农村收集两个酒瓶子以便回收吧。所以城市不但没有选成污染,相反它带来了一个卫生的环境。

至于说一些工业生产如炼铁,炼油会产生废品,但这些产品不正是人们每个人都要使用的。用土法去炼铁的污染更大,如果说你真要一块铁都不使用,用石块去耕地,那我可以认为你真正达到了一个自然生物的标准,不过这种生活对于一般正常的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工业的污染是可以治理的,英国伦敦曾经因为工业污染而有雾都之称,但现在没里的生活环境已经是相当适宜居住。过去城市的污染往往是由于对污染的危害的认识不足与对污染废品的处理工艺不完善导致的,但现在人们的环境保护的理念越来越深入,处理污染废品的能力也强大的多了,因此城市的工业污染在现代化发达国家里已经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