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为何再曝武汉市政府卖“毒地”


发布时间:2013-01-06  作者:陈兵力  

  昨天,在人民网上突然又看到了“因拍卖地块污染严重 武汉卖地不成反搭几个亿”的标题,以为是武汉市政府又卖了“毒地”被曝了光,仔细一看,原来是旧事重提。不过提法有些变化,不是去深挖“毒地”的出卖背后的利益链条和腐败,不是去揭示“毒地”附近居民所受到的伤害,而是说的武汉市政府本想卖地赚几个钱,没想还赔了几个亿,叫人一头雾水。

  文中说:“据《人民日报》报道4.055亿元卖地,却因土壤污染严重不得不退还开发商土地款,又赔偿了1.2亿元。近日,湖北武汉汉阳区赫山地块仍在繁忙“解毒”,成本预计超2.8亿元。2006年3月,赫山地块以4.055亿元被武汉三江航天房地产公司竞得,但开发时发生工人中毒晕倒事件,导致武汉市土地储备中心在退还开发商土地款之外,又赔偿了1.2亿元,收回了土地。武汉市环境保护局进行数次调查后发现,这块地“病情”严重,70%以上的区域都受到了污染,污染总土方量达到29.68万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即滴滴涕和六六六;平均污染深度在1.8米左右,局部最深达9米。”这其实是发生在几年前的事了,这类事太多了,也就忘了差不多了。经该文提醒,我今天专门去看了这块有毒的“好地”。该地位于市中心,四方四正,一边面临琴台大道,交通十分便捷;西边紧邻一个住着大几万人的碧水晴天小区,小区里还有一个哺育祖国花朵的碧水晴天双语幼儿园,早晚还有几十个老太太在“毒地”旁载歌载舞,锻炼身体;“毒地”紧邻的东边是船舶学校,数千名学生和教职员工在“毒地”旁学习生活,篮球场上有几十名学生生龙活虎的在打篮球;“毒地”的北边紧邻的是汉江水,江水不管有毒无毒,昼夜不舍,逝者如夫。再看“毒地”,“毒地”里目前搭建了多个塑料帐篷,据说那是在治毒,“毒地”中心大片大片的被开膛破肚,一片狼藉。有没有毒气从里边散发出来,我没有仪器测量,故没有证据,不能乱讲。为什么发现有毒了,不就地掩埋,反而要开膛破肚,打开潘多拉的魔盒?一车一车的把毒土往外拉,毒就没有了?上边铺上水泥地,种上花草,把毒魔压在里边,不让它出来,或者建一个“毒地”污染纪念公园,把这块地的历史用文化的方式固定下来,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这种灾难的后果,又给市民有了一个活动的空间,不是很好吗?不会的。刚才说了,这“毒地”是块“好地”,要留着卖钱的。卖给三江没有成功,总还可以卖给四江五江吧。四江五江拿着去开发,再来毒害上面居住的居民和四邻的祖国的花朵。说这些话没有意义,为什么没有意义?因为看那阵势,花了几个亿去治毒,不把它卖个十几个亿回来,政府怎么能愿意。当然,也可能是小人度君子之腹,说不定政府就是在上面做一个花园,把毒深深地埋在地底下,不让它出来,做一件大好事,也说不定。本届市委书记阮成发网传是一个立志把武汉市建成国际大都市的好书记,立志把汉江打造为武汉的“塞纳河”的好书记,看来他不会容忍在国际大都市的“大武汉”和武汉的“塞纳河”旁有一个毒瘤存在。至于说卖地不成反而搭进去了几个亿,武汉市政府有的是办法,随便有人出个点子就把这几个亿可以搞回来。比如再搞几个桥和隧道装置ETC收路桥费几天也就回来了。

  再说,文中说“2010年3月,经武汉市国土、环保、汉阳区政府、科研院所等单位综合调查研究,决定对该地块修复。修复项目于2011年5月正式开工,目前总体进度已近60%,预计于2014年5月底完工。据了解,赫山地块的土地修复成本预计会超过2.8亿元。土地修复专家说,如果计算一下污染企业搬迁前共创造的产值,再对比土地修复的成本,可以看出污染对于土地价值的负面影响非常巨大。”现在知道了那块地有毒,难道卖给三江的时候就没有做环评,武汉市国土局、环保局都不知道那块地有毒?这是不可能的,是明知故卖。为什么明知故卖?其中奥妙不用说穿,说穿了大家都觉得没意思。现在的问题是全地球人都知道了这块地有毒,这块“毒地”治毒工程“目前总体进度已近60%,预计于2014年5月底完工。”,完工后到底要干什么,这才是紧邻“毒地”的船舶学校几千教职员工、碧水晴天小区几万居民、使用汉江水的几百万市民最为关心的,所以这才是人民日报应该关注的。至于说赔了几个亿,或者是搭上几个亿,这是纪委应该反腐问责的重点所在。

  武汉市政府是一个敢为人先的政府,是一个勤政为民的政府,相信也祈盼武汉市政府为人民日报重提旧事一事引起高度重视。毕竟,发展经济不能以污染环境伤害几代甚至是几十代老百姓的利益为代价已为国人的共识,法制社会决不允许“毒地”再卖的事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