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建设:重在打造经贸合作“升级版”
广西日报 2013-08-30
■ 高 歌
李克强总理2013年7月明确指出,广西要扩大向西向南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打造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更有力地辐射、带动腹地发展。做到这点,广西就能在打造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升级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广西角度看,广西要当好主攻手,需加强与东盟合作;但从全国角度看,广西在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要发挥更大作用,就要当好二传手。广西要扬自身区位优势和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优势之长,避经济总量不足之短,当好发挥组织作用的二传手,利用好全国力量打好东盟牌,在进一步开放合作中助推经贸合作升级。
其中,重点之一是向中央申请批准广西为“新飞地政策”试点区。北部湾是我国打造10个区域性城市群之一,要加快该城市群的建设,一项重要措施是用好“飞地”政策。建议给云贵川湘等省份在广西沿海一块飞地,打造多个港区。这是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举措。现在,老挝与蒙古已经签订了换地合作协议。广西可考虑与老挝换地,划块港区成为老挝“飞地”(过境经济区),通过高铁连接,解决老挝没有海港的瓶颈问题。
内外联合打造中国-东盟合作通道
除了利用“两廊一圈”机制积极与越南打造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外,还要利用GMS机制加大与泰国、老挝和柬埔寨的合作,反向推动曼谷—河内—南宁经济走廊的建设。2012年4月,中泰共同发表了联合声明,其中一点是:积极推动陆路和水路交通合作,特别是湄公河航运和高速铁路建设合作,推进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包括东盟与外部的互联互通。双方同意利用好包括昆明至曼谷公路、南宁至莫拉限公路和南宁至纳空帕侬公路等现有连接中泰的陆路交通网络。同时,通过国内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将该走廊向重庆延伸。
根据最新情况,重庆市在今年6月明确提出“西南翼”战略,即建设重庆—东盟南向国际物流大通道。这样有助了加快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建设。同时,广西还应加强与云南合作,打造缅甸—昆明—广西北部湾—广州经济走廊。
跨境经济合作需要理论创新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和越方的边境地区基本上是经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有限,成为经济发展集聚区需要很长的时间。如何让这些边境地区更快地具有吸引力以加快发展?这需要拓展“点轴理论”为“点-区-轴”理论。它可以更好地推动边境通道的合作,目的是要使“轴”通畅,“点”活跃。
“轴”上要有辐射作用强的大城市作为“支撑点”,双边都有这样的大城市,通过边境口岸的“连接点”将两边的“支撑点”联系起来,可以很快促进边境“互通点”的集聚效应增强。同时,如果“轴”由高速公路和高铁为支撑,可以更好地将边境城市与发达城市连接起来,这就有利于交通走廊—物流走廊-经济走廊的发展。
关键是“连接点”的边境口岸要畅通。如果说“轴”是“互联”的基础,那么“连接点”就是“互通”的关键。这需要双边政府通过国际区域合作机制共同合作完成。
边境口岸“连接点”的集聚效应,除“支撑点”的助力外,还需要内因“区”的造血平台,以较快形成集聚效应。“区”是在边境口岸设立的各种功能区,可以使边境口岸(城市)的吸引力大增。跨境区域合作以大的合作通道平台为基础,就能更好地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