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伦湖上的那一声巨响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36中学初三⑷班 杨 一
1867年秋日的一天,在瑞典首都斯哥德尔摩附近的马拉伦湖岸边聚集着一群人,他们都注视着湖中央的一条大船。在船上,一个中年人擦燃一根火柴点燃了导火线,然后双眼一动不动的紧盯着火苗的蔓延。近了!近了!火苗已接近那个盛着黄色炸药的箱子了,中年人的心在“砰!砰!”地急跳,但双眼仍然目不转睛地盯着导火线不放。“轰!”雷鸣般的一声巨响震撼着湖面。震得大船的上层建筑几乎全部都飞上了天,一股浓烟从船舱里飞速地向外喷出。岸边的人们惊呆了,大声惊呼:“诺贝尔!诺贝尔!……”忽然,一个面孔乌黑,满身鲜血的身躯从甲板上挣扎着爬了起来,顽强地冲出浓烟。兴奋地高举双手欢呼着:“我成功了!我成功了!”他,就是人们尊敬的发明家——爱弗雷·诺贝尔。
诺贝尔一生总共取得129种物品的发明专利权,而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诺贝尔的父亲是瑞典的一个机械师,由于一场大火,烧得全家一贫如洗,只好到处漂泊流浪。诺贝尔跟着父亲东奔西走,当他看到矿工们为了开矿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心想:如果能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能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从此,诺贝尔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发明炸药上。没过几年,他就和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炸药。这种炸药爆炸力十分强大,被人们称为“诺贝尔爆发油”,当时曾在全世界风靡一时。
由于“诺贝尔爆发油”极易爆炸,在世界各地制造了无数次事故。这样一来,弄得大家都很害怕它。许多国家政府禁止它进口,不少运输公司也拒绝运输这种可怕的液体!
“怎样才能使炸药安全运输呢?”面对困难,诺贝尔不气馁,继续进行试验,然而灾难降临了:1864年9月3日,诺贝尔的父亲和他的哥哥、弟弟以及另外三名工作人员正在做爆炸试验,由于操作不慎。“轰”的一声爆炸后,碎砖破瓦四散横飞,乌黑的浓烟直冲青天,试验室顿时化为灰烬。人们赶到现场,只见鲜血喷射满地,五名工作人员当场死亡,其中包括诺贝尔的哥哥和弟弟。诺贝尔的父亲从此半身不遂,终身残疾。
正当诺贝尔遭受着致残、失去亲人和试验失败的双重打击时,一名警察递上了一封公函:
为了他人的安全,政府决定:爱弗雷·诺贝尔必须立即停止爆炸试验,否则将依法承担责任!
面对严酷的现实,该怎么办?是就此放弃试验,还是迎着困难继续奋斗,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坚强的诺贝尔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在马拉伦湖租了一条大船。他在船上偷偷地搞试验。他整整用了四个年头,经历了几百次失败!直到1867年,诺贝尔将易爆的硝酸甘油吸入一种叫硅土的物质里面,解决了即使遇到一定的温度、摩擦或震动,炸药也不容易爆炸的难题,才研究出一种新型炸药。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能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为此,诺贝尔还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在此基础上,1875年,诺贝尔又发明了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1887年,诺贝尔又发明了既威力强大,又没有浓烟的无烟炸药。这种炸药就是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炸药。
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穿凿矿井,再也不需要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马拉伦湖上的一声巨响,开创了人类发展的新纪元!
(注:此文系供材料、自命文题作文,写作前曾查阅了部分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