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感与真相


  近期,两个戏剧性事件同时在牵动公众神经:薄的审判,对微博造谣的追查。追查微博造谣事件中有两点令人印象深刻:一、一个没什么文化、出身底层社会的“秦火火”,用一些细节经不起推敲的伪造事实,竟能一次次撼动网络舆论,令那么多人信以为真并群情激愤;二、被卷进秦火火造谣链条的微博名人大号(俗称大V),竟然有那么长的一串。与秦火火的草根特性相比,这些大V 号称公知,一般都是知识层次甚高、鉴别力和判断力也可谓一流的社会精英。如果秦火火之流是有意编造耸人听闻的谣言来达到“惊世骇俗”、引人注意的效果, 难道这些大V 就毫无觉察能力吗?

  从公安机关已经公布的秦火火谣言题材来看,近两年多与那种反映社会不公或腐败内幕、容易引起公众强烈“共鸣”的话题相关,比如7.23 温州动车事故,“郭美美事件”。一旦与这些重大社会事件相关联、又貌似在道破“天机”的消息传开,引起的便是微博上的议论与转发狂潮。谣言制造者已经掌握这一规律。并且他们知道引爆舆论的“关键人物”法则,与一些俗称大V 的公知大号进行合作与联动。原本缺乏权威来源和权威证据的谣言,一经大V 转发与评论,便犹如获得了权威认证,并被推送到大V 们动则数以百万、千万计的粉丝面前。一些大V 们,心甘情愿地帮助传播谣言,成为谣言放大机器里的关键部件,难道是他们也热爱传播谣言?

  我相信并非如此。大V 之所以能成为大V,是热爱个人声誉并努力维护个人声誉的结果,传播虚假消息所存在的巨大风险他们不会不知道。但一些大V 却成为谣言的帮凶。

  这其中的道理并不难理解。一些在微博上积极发言的大V,正是对社会问题进行积极关注的公知,他们思想活跃,深切体会社会之痛的同时,借助微博这个便利渠道,也向自己的粉丝群体传递这种痛感,以期获得共鸣。甚至一些大V 身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意识正是他们被粉丝们狂热追捧的重要原因。也不排除少数大V,为了增加粉丝的数量,提高在粉丝群中的影响力,有意去寻找一些能够引起公众强烈关注的话题。这时,秦火火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被带向火坑的最终结果因此也是注定的。

  这里面的教训是:“社会责任感”是好的,但如果不保持足够的理性态度,和对各种信息的批判吸收意识,则有可能酝酿成坏的后果。在新媒体时代,每一个人,借助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取代原来的媒

  体机构。一个大V 的传播力,甚至可能远远超过一个庞大的传媒机构。在此情形下,如何鉴别信息的真实性,则成为一个新问题。在这个问题找到有效的解答以前,更多地有赖于传播者个人的责任意识和把关能力。负责任的传播者,在面对信息时,他的态度必须是异常慎重的。如果客观上帮助谎言满天飞,这之于“社会责任感”的初衷,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也有人提出,在现代社会,信息真伪的检测成本极高,个人几乎不太可能进行这种检测。这固然是一个很强大的理由,但如果首先在意识层面上对选择真相、屏蔽谎言缺乏起码的底线,那你的社会责任感又如何体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