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之后内地房价泡沫该咋走?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今日闭幕。会前引发舆论广泛猜测和讨论的中国改革纲领性文件即将面世,这也被视作习李施政纲领的首次系统性亮相。适逢中国改革“窗口期”,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为使命的本次大会,将如何绘就改革总路线图,各界抱以期待。

  在往届会议中,普通老百姓希望会议解决的问题是:一、行政审批少一些;二、孩子上学方便些;三、房价和物价能降一些。而这次民众呼声最高的却是,希望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以解决困扰中国人十多年的置业安家问题。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政策层面如何调控房价问题,是怎么也绕不开的话题。

  专家们则表态:不要对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房价下跌抱有太大期望。其一,三中全会仅给房地产定调,不会有具体的政策出台。其二,当前中国经济复苏还不牢固,过度打压房地产泡沫很危险。其三,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严重分化,一刀切的定调基本不存在,稳定依然是主旋律。

  不过笔者认为,三中全会对房地产调控虽然会从长效机制入手,但是三中全会之后,国内房地产市场与之前的“金九银十”的火爆场面相比,将出现大幅降温的景象。所以年底想要买房的人,不妨等一等,看一下新的调控政策是否会落地。

  其一,近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纷纷“出手”,进一步升级房地产调控政策,从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7成,到对涨价或单价超过一定水平楼盘不予批准预售,各地政府虽然不希望房地产泡沫破裂,危及其土地财政收入,但也不希望房价过快上涨,加重泡沫的风险。地方政府加重对房地产调控力度,将使房地产市场出现降温乃是大概率事件。

  在房价涨势明显提速的背景下,各地政府进一步升级房地产调控政策,无疑有助于楼市“降温”。而且,在此次的“升级版”中,部分城市也将增加供给作为重要的调控手段,如北京就提出今年要推出2万套“价格低于周边市场30%、面积以90平方米以下为主的自住型商品住房”,明年则计划推出5万套;而上海也明确提出,今年住房用地供应量在不低于过去5年平均供应量的基础上,再增加30%的供应量,确保住房用地供应1000公顷,并进一步加大中小套型住房用地供应。

  其二,“383”改革方案可平抑房价。10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社会公开了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在“383”方案中,提及到小产权房、土地制度、房产税等改革,一旦推行,对一直处在舆论漩涡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给小产权合法化,房屋的供给会大幅度增加,市场上的房价可能会出现调整。同时,政府也无需投入大量资金去建保障房,所以小产权房合法化利国利民,呼声最高。三中全会能否给小产权房转正,有很大不确定性。

  最为关注的是房产税扩围,因为这涉及到在房产持有环节征税,上海和重庆已经试点了,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今一线城市房价上升势头未止,中央很可能会对房产税进行扩围。据香港经济日报称,三中全会后,将会加大推行房产税改革,预期将扩大征收城市的数量,及征收范围,例如,增量和存量同时征收。此外,税率也会有所上调。

  从2013年11月份算起,距离2014年6月底前要出台并实施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仅剩8个月时间,而相对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至今仍停留在公布推进城市数字“住房信息联网”,在8个月内完成住房登记制度,对于涉及到的国土部、住建部、法制办、税务总局等部门压力不可谓不小。

  而从2013年新政府对于军队房地产的严查,舆论层面接二连三的“房叔”、“房姐”被曝光,可以看出全国上下一体对于住房信息联网的要求迫切,作为对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最重要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最有可能推动的长效机制就是房产税,而住房信息联网具有更大的“前提意义”。

  其三,保障性住房是我国政府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而新一届中央政府更倾向于增加土地和保障房供应来平抑过高的房价。未来特别是一线城市,大量保障房的上市供应将冲击周边商品房价格。不过,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推进还处于探索的阶段,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包括工程质量问题以及分配监管问题。此外,如何在保障房领域引入民资,让保障房建设能够可持续发展将是三中全会需要破解的问题。

  其四,目前临近年底,虽然央行的货币政策仍然保持原状,但是很多商业银行早在前三季度就提前用完了整年信贷指标,剩下的信贷额度所剩无几,或者部分银行也不愿意给贷款购房者以更多的优惠利率。在缺乏信贷之水推动的情况下,年底至明年初,内地房地产市场降温已成定局。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房价该怎么走?笔者认为,房地产过热的季节已经过去,中央政府的意图更倾向于利用长效机制,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稳中有降,最终实现“软着陆”。不过对于新一届政府来说房地产泡沫的挑战依然严竣:一方面防止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造成泡沫加剧,最后自行破裂,反而难以收拾。另一方面又要防止三四线城市房价开始出现崩盘,造成局部性的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