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寻找七仙女》:“14进10”不像赛场像“赶场”
2013年11月14日晚9:26,央视戏剧频道播出了2013《寻找七仙女》:“14进10”(即“10强抢位战”)的赛况,作为安徽的一位黄梅戏迷——笔者:崔金堂认为,此场比赛不像赛场像“赶场”。
一,选手邬云、杨舒星比赛的段子是《女驸马》洞房一场里的《我本闺中一钗裙》,可怜的亿万电视观众,尤其早早守在电视机旁的广大黄梅戏迷们,听到的只是这一百听不厌的精彩唱段的开头两句和结尾几句,中间的大段唱词及美好的音乐旋律,都被编导为了“赶场”压缩时间而无情地“掐”掉了。试想,亿万电视观众在看《星光大道》时,看到、听到的只是选手唱歌的前两句和结尾几句,中间的都被老毕“掐”掉,为了压缩时间不播了,观众只要看大众评审的结果就行了,那还是《星光大道》吗?一个个脱颖而出,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草根选手,能得到亿万电视观众今日如此的喜爱吗?试问,你们花了那么大的人力、物力,还有财力,举办这好几年才一次的赛事,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推出新人,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这种不尊重选手多年精心准备、辛劳付出的劳动结晶;不尊重亿万电视观众感受,单纯“赶场”赛事的粗放、武断之举,实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不断深入的当下,格格不入。观众听不到选手参赛的完整段子,怎么能评判其优劣?又何谈艺术欣赏、艺术享受?作为国家的顶级电视台,看来相关人员有必要重温一下举办电视大赛的基本常识。说白了,就是把人民当“阿斗”的“强权”在作祟!
二,此场比赛,不知为什么,一路沿袭过来的现场观众评分环节被取消了。14位参赛选手,两两对决,首先产生出7位选手晋升“10强”。黄梅戏名家、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杨俊、中央电视台主任编辑李纯博、蒙古族女歌手斯琴格日乐三位评委,有两位评委投赞成票的选手晋级。令人不解的是,“10强”中仅仅剩下的3个空额,仍有杨俊、李纯博、斯琴格日乐三位评委,一人还可以再认可一名选手晋级“10强”。也就是说,晋级“10强”的选手全有三位评委来认定,可怜的现场观众,一个个呆若木鸡,参与权全被剥夺了。自谦不懂黄梅戏的斯琴格日乐,在评委席上虽很可“怜”,但她一点不可“嫌”!心中无沟壑时,杨俊投张三的票,她就投李四的票,最后还是由中央电视台主任编辑李纯博来一票定乾坤。但物极必反,这种快速、高效的“赶场”式竞赛程序,亿万电视观众不免会对它的公信力产生质疑。不错,安徽省是黄梅戏大省,近年来,黄梅戏新秀人才辈出,尤其本次赛事融入了“寻找董永”,使亿万电视观众欣喜地看到了一批才华横溢、大有发展空间的男性黄梅戏新秀,作为一个安徽人,又是黄梅戏迷,我感到非常自豪,由衷地祝福他们!
“10强”均有安徽“省黄”与安庆地区有关院、团选手瓜分,此场虽然保证了终极“7强”“肉烂在锅里”,“肥水不流外人田”,但作为国家级层面的大赛,正与现场主持人周群所说,红花还需绿叶来衬托。进入“14强”的湖北省选手石静的实力,与木已成舟的“10强”里的一些选手相比,毫不逊色、难分伯仲,亿万电视观众对她的“10强”出局,在深表遗憾的同时不免对本场比赛也产生了一些质疑——越琢磨越觉得评委斯琴格日乐与评委、中央电视台主任编辑李纯博之间在“演双簧”!
三,作为湖北省黄梅戏艺术的领军人物、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杨俊,她面对她的方阵仅存的最后一个战将石静说她要“大义灭亲”,以致把手中先后两次的赞成票投给了安徽选手。毋庸置疑。评委杨俊作为黄梅戏安徽方阵的局外人,在平衡安徽“省黄”与安庆地区有关院、团之间,游刃有余、潇洒公正、功不可没。但你的所谓“大义灭亲”,令你的方阵寒心啊!它对安徽省的邻省、兄弟省,黄梅戏同样有着优良传承的湖北省黄梅戏剧艺术的重创,造成的“负能量”可能远远大于杨俊作为评委的“平衡术”。
记得第一季《寻找七仙女》,湖北省就有选手进入“7强”,夺得了金牌,如今怎么每况愈下呢?——全军覆没在“10强抢位战”。作为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院长杨俊,不妨来个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子民,面对你的县长吃里扒外还大言不惭地说:“大义灭亲”,你是什么滋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又一里程碑,它昭示了中国社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向所有腐朽宣战的时代到来!让我们展开双臂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大道上迈出一步又一步坚实的步伐。
望海涵逆耳之忠言。
愿《寻找七仙女》越办越好。
作者:崔金堂(安徽省铜陵市郊区第四、五届区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