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从改革过程反思和修正改革, 改革已经不需要再摸着石头过河
从改革到变革,从自上而下到大势所趋
公报是方向、决定为方案、实施需要应用系统和量化实效评测
改革需要充分评估政策风险,以减少边拆地雷边埋地雷
中国变革指数,将中国改革进程进行绩效量化,实时进行风险评估
由CCVI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主持“CCVI中国改革指数”课题认为, 出现了137次的“改革”,毫无疑问是“公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和“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的关键词,在“中国改革指数”指标群中占据至关重要的权重。
从前总理朱镕基的“地雷阵”,到习李的“啃硬骨头”和“壮士断腕”,以表明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到底谁是地雷、谁是硬骨头、谁是腕,其中潜在的风险到底有多大,都到了予以确认和明确。倘若不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我们的领导人只能是面对风车的堂吉柯德,而且重复着一边拆地雷一边埋地雷的中国改革风险循环迷阵。
与以往的类似公报或决定相比,本次公报和决定显著的特征即是充分采取了量化方式,将所有的内容或任务,通过数字进行“分门别类”,尽力使之简易好记,充分体现了本届政府高层的专业特点。同时,从以往的抽象的概念性的数字,开始变为切切实实的具体的指标,如到2020年,要取得改革的决定性成果。如何取得、哪些是决定性成果,届时都需要实效量化,这对政府的挑战性不言而喻,当然也事关社会对执政者的公信。
因此,根据公报和决定的任务目标,CCVI中国价值指数研究团队依托自身核心指数工具“政策风险指数”编制“CCVI中国改革指数”,对公报和决定进行主旨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和指标组织和体系设计,使之成为实施改革进程的监测平台和评估工具。
成败在于执行:如何实时监测改革进程
公报和决定最终以十五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予以明细,则形成了十五个纬度、60个分类指标的指数模型架构,以此挖掘和组织相对应的相关数据项集群,“中国改革指数”为公报和决定所涉及到的内容和目标任务的实施进程,提供实时监测和即时风险评估。
从决定发布到2014年3月份“两会”这一期间,将是中国改革指数第一个监测单元,因为决定特别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的机构设置,均需要通过立法和行政部门调整完成。而随之将是现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行政功能大重组,如何这一阶段顺利得当,等于为启动下一步改革措施奠定了开局基础。
问题在于及时发现:如何评估改革风险
限于制度本身的特性,每一次的改革,均成为与既得利益者的极权博弈,结果则是在讨价还价过程中通过妥协,以达成基本的共识。而这一局面只能使得任何改革越来越困难,甚至到了失去妥协空间的地步。改革是倒逼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因为每一次的妥协,等于惯坏了形形色色部门的“李某某”,假如不进行刮骨疗毒的改革,发展只能变得不可持续。
“中国改革指数”对本次改革所涉及到的阻碍进行简略细分,进行风险评估。包括:
国家行政部门,特别是这些年来为了促进行政运行高效,而间接或直接导致这些部门行政极权无约束的审批权限,而这次市场作用由基础转变为决定,直接伤及和禠夺了这些部门的极权利益。
地方政府,市场由基础转变为决定性,而在人事权、事权、财权方面,将会更加细化,地方政府在自由度扩大的同时,任意性也将得到约束,如土地财政随着用地交易透明化而采取以往的浑水摸鱼困难加大。
资源垄断性企业,特别是国企在市场主导竞争资源的条件下,反垄断等政策和法律将会影响到其本身的暴利惯性。
特权衍生部门和组织,主要指依附于行政部门的各种组织如协会等等,这些力量不可小觑,因为越来越多的市场化社会组织出现,直接挑战到他们的存在基础,行政部门特权削弱了,这些部门和组织寻租空间也就狭窄了。
体制性衍生部门和组织,军队非战斗力部分、如文艺团体等。
当然,改革所面临的阻碍并不限于以上方面,包括特殊背景和资源渗透的金融领域等等,对任何有所妨碍他们的改革,则会自然抵制。
力避改革为改革遗留“暗疾”:如何发现和修正政策偏差
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在验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反思改革本身的失误也同样重要,包括如政策驱动型市场化改革的“中国模式”本身。
从改革历程中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中国已经不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从经验和教训中即可得出中国所需要的发展之路和运行方向。因此,也希望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很快的时间内形成正常的、健康的自动纠偏机制。而现实已经一再说明,为什么改革,实际上是不改革无以继续的大势所趋,是一种不可逆的变革。
与此同时,建立决策问责机制,则会减少和防御非理性决策程序。每一届政府、甚至具体领导,都要进行政策风险追因终身制。通过建立政策风险评估系统,进行政策风险预警、修正、补充和实效评价。
编制中国变革指数,作为实效和风险评估工具和监测系统量化中国改革进程
以一个指数(改革指数)统摄五个指数、十五个指标体系及60个组合指标项,使公报和决定的主旨和任务目标立体化呈现,是信息数据即大数据的基础应用。
以改革指数、政策风险指数、腐败指数、民生幸福指数、中国全球化指数、产业投资安全和竞争力指数构成中国改革指数的核心指标体系,将十五个领域进行分类指标,组成基础性指标架构,以60个目标任务作为因素指标,使之成为评估工具和应用监测系统,同时也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全面深化改革小组提供决策支持,这是中国改革指数的课题主旨。
任何主体或部门之间的利害关系,均离不开人事权、事权、财权, 政府与市场之间如此,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如此、国有企业与民私营企业之间如此,使之关系进入相互优化的循环,以减少和消弭相互间的掣肘,是非理性经济制度理论的实证领域。而分权和集权,既是一种博弈游戏,同时也蕴含着复杂的政策风险。
指数,作为量化工具,不仅仅是价值评估标准,同样也是风险量化的评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