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房价立跌”,是疯人疯语


 “不动产登记房价立跌”,是疯人疯语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新政公布后,社会舆论一片叫好,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就表示,“这是好政策,如果今年实施,房价马上会跌。”(11月22日《北京青年报》)

应该说,在几名房地产“大佬”当中,最睿智的当数任志强,我在多年前甚至调侃,如果让任志强任建设部部长,中国的房价绝对不可能涨得这么快。而潘石屹在妙语连珠的任志强面前,只能表现出憨态可掬,而不会有任何主见。此次潘石屹的“不动产登记房价立跌”说,同样遭到任志强的讥讽。

有关全国住房信息联网问题,老百姓耳朵都快“生茧子”了。早在2007年,新出台的《物权法》就提出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两年前,住建部即开始在40个房地产热点城市推进房屋权属登记系统和数据库的异地联网工作,而且声称2011年年底这40个城市就能实现全国联网,为楼市调控提供基础信息。可该项工作的推进因为极不“给力”,住建部随后又将时间延后至2012年6月底。而又是一年半时间过去后,该项工作似乎已胎死腹中,没有了音讯,布置这项工作的老总理也已退休。

笔者感到纳闷,流动的人口可以普查清楚,隐蔽性极强的经济指标也可以普查,怎么既不能移动,又不隐蔽的房地产登记起来就那么难呢?一些媒体和专家借此渲染官员因为害怕财产被公开,或担心地价下跌而阻挠住房信息联网,导致民众对政府的误解加剧,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仇官”情绪。

应该说,建立全国联网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对于推进反腐工作,优化房地产调控措施均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是必须推进的一项工作。但这项制度对房价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却不该被无限放大。

一方面,官员“多套房”即使抛售,对房价影响也是十分有限。中国确实有很多官员拥有“多套房”,但绝大多数都是和普通市民一样,因为抢得了先机,在房价大涨前凭着合法收入购得,因此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后,对他们根本就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当然,也有如“房姐”、“房叔”类的官员,一人拥有几十套住房,但这些只是“稀罕物”,并不普遍。反过来说,即使你一个城市出现10个“房叔”,不也就几百套房吗?他们即使在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之前抛售,对市场也不可能产生多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异地购房数量有限,联网对房价影响微乎其微。大家知道,中国大城市的“限购”政策已经延续多年,外地人在一般二、三线城市购房,也需凭一定期限的社保缴费凭证或个人所得税纳税凭证,实际上也就是需过“限购”关,而“限购”多年的结果,就是“异地购房”者不断减少。那么,既然“限购”令绝大多数人无法在“异地购房”,那么联网不或者联网,对房价也就没有多少影响了。唯一造成较大影响的,可能是那些资金来路不正,却已经购买多套住房的人。这部分住宅房,或将在联网之前进入二手房市场,但总体数量偏小,对房价影响微乎其微。

此外,也有一些人将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和房产税改革联系起来。当然,该项工作肯定有利于房地产改革,尤其是有利于房产税扩容。但未来房产税的改革,必须考虑“税收伦理”,必须考虑“契约精神”,只可能对增量房征税。因此,房产税无论如何改革,对房价的影响都是十分有限的。

笔者以为,过分夸大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对未来房价的影响,有哗众取宠之嫌;而“不动产登记房价立跌”论,就是“疯人疯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