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应急预案”,难道是“伪娘”?


青岛的“应急预案”,难道是“伪娘”?

据悉,从原油泄漏到爆燃事故发生,中间相隔7个多小时。但市民反映,尽管有人事发前一夜就闻到空气中的油味,而且早晨能看到路边下水口往外溢石油,但没有任何人通知他们出事了。(11月24日《北京青年报》)

青岛的鈥溣痹ぐ糕潱训朗氢溛蹦镡潱早上看到这个新闻,我稍作思考即发现存在三问题:一是政府不自信,害怕通知及疏散民众会引发社会恐慌甚至骚乱;二是漠视生命,报着侥幸心理处理事故。三是所谓的“应急预案”都是扯淡。

先说“地方政府不自信”。按说,发生如此严重的原油泄漏事件,傻子都能预感到碰上火星即会爆炸,中石化高层也明白有可能造成的后果,理应一方面通过微博等传媒号召附近居民撤离,另一方面向地方政府及时通报,由政府组织疏散市民。

本来,因防止原油爆炸等相关险情发生,由政府组织群众疏散的案例其实很多。国外如6年前墨西哥石油公司6处天然气输气管道发生爆炸,当地民防部门疏散了1万多名居民,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在国内,9年前,重庆市江北区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15万群众被安全疏散;8年前,地处吉林省吉林市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连续发生爆炸,当地政府组织数万人疏散;7年前,重庆开县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当地政府将事故井口方圆1公里内的近万名群众疏散出去,1公里之外的部分群众也自发进行了撤离,没有发生人员伤亡,而该气井在3年前就曾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并导致243人死亡……今年年初,广东茂名发生输油管线泄露原油事故,有关部门紧急疏散周边村庄村民8000多人,疏导车辆约8000辆,未造成人员伤亡。

如“青岛爆炸案”的事发地点,因为在青岛开发区,周边应该远没有15万居民需要疏散。那么,政府缘何迟迟不愿意公布原油泄漏信息,更不愿意组织疏散市民呢?唯一的解释就是怕引发社会恐慌甚至骚乱。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只因他们对群众不够信任,对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不够自信。

再说“漠视生命,报着侥幸心理处理事故”。据最新报道,该事故死亡人数已上升到52人,另有11人失踪,目前住院治疗136人。我们沉痛哀悼这些死难同胞,也祈愿生者坚强。而令人惋惜的是,这48条生命本来是可以“不死”的,他们在这7个小时内,完全可以不慌不忙地撤离,可无论是中石化,还是青岛地方政府,都没有将这一危险的信息告知他们,他们死得实在是冤啊。

而中石油和青岛地方政府之所以不及时通报原油泄漏消息,只因为相关人员的侥幸心理在作怪,认为不大可能发生爆炸,事后可以用各种手段处理泄漏的原油。只有让中石油总部及上级政府不知道有“原油泄漏”事故发生,才能确保他们的“乌纱帽”不会被事故卷走。

最后说一说“‘应急预案’都是扯淡”的问题。“应急预案”这个词被中国官方普遍使用,最早应该是出现在“非典”期间,因为在预防“千年虫”的时候,使用的还是“预防措施”。按说,经过10多年的推广,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有红头文件明文的“应急预案”,可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发生“群体性事件”,还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哪一次是按照“应急预案”来处理的?因此笔者以为,目前政府的“应急预案”,很多其实是“伪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