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辉突然请辞有何重大内情?
——遭媒体黑批、中国不待见或是主因
放着好端端的驻华大使不干,却突然通过香港《南华早报》发表声明,宣布辞职。骆家辉的这一动作着实给国人制造了不少意外的感觉和无尽的猜疑。
为何突然没有兴趣做这个美国的驻华大使了呢?真的像骆家辉所说的那样,是想回到西雅图与家人团聚吗?
关于骆家辉的辞职,有的说是美国内政治压力的结果,认为骆家辉没能很好履行自己驻华大使的职责,为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开拓出更多商机;也有的说骆家辉嫌自己驻华大使的收入低、敷衍不了一家人在西雅图的日常开支,想回到国内大公司另谋薪水更丰厚的工作;还有的说骆家辉形象好、口碑佳,想为自己竞选美国新一届总统及早准备……
这些美国因素的分析能不能作为骆家辉突然辞职的重大内情?有没有中国不待见的因素在作用?
综合骆家辉这两年来的在华表现,并不能排除中国不待见、中美沟通不顺畅,使其感受到诸多巨大压力而不得不提前请辞的可能。
尽管骆家辉自称担任驻华大使是他的荣耀,他为美国外交官员在中国的工作感到骄傲。然而,他在中国真的这么荣耀吗?他的这种荣耀也许只是所在国民众心里昙花一现式的那种面子上的荣光。比如,他的政治平民秀:乘飞机坐经济舱、自己背包、拿优惠劵买咖啡等,让中国民众耳目一新,交口称赞。然而,作为一个驻外使节,却以这种所在国官场离经叛道式的行为表演,吸引其所在国的民众眼球,干起价值观传教士的活儿,又岂能被所在国待见!更甚者,作为一个驻外使节,以非正常方式把陈光诚收留于大使馆,监测公布大使馆空气质量数据,搀和北京城市管理争论,公开批评所在国自由人权状况的倒退……如此插手所在国内政,更是一种外交大忌,又岂能被所在国待见!
从骆家辉踏上中国国土的第一次背包表演,到他这次11月14日北京圆桌会议上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的指责,他的所作所为很少受到所在国的待见。当骆家辉自我骄傲中国表现的时候,他实质上已被所在国的媒体一直当作一个招摇过市的老鼠、居心叵测的阴谋家、表演拙劣的政客喊打着、防范着。
从骆家辉自己排队买咖啡、自己拖行李赴任,公务出差乘坐经济舱等行为上,一些中国媒体从中透视出了他的新殖民主义的身影。
2011年8月15日光明网以“警惕骆家辉带来的美国新殖民主义”为题,言辞犀利地剥下了他的这一行头表演的“真面目”。
这篇文章对骆家辉的到来与60多年前司徒雷登的离开进行了一次历史比较,并以史为鉴地断言道,司徒雷登的离开,标志着工业时代美国旧式殖民主义的破产,标志着中国殖民地时代的结束;而骆家辉的到来,则标志着信息时代新式殖民主义的高潮,标志着中美在意识形态层面冲突的全面爆发。
骆家辉为什么要在中国的国土上大秀自己背包赴任、自己排队买咖啡、自己出差坐经济舱这等与中国官员做派截然相反的行为艺术呢?是为了聚焦中国民众的眼球,还是为了洗白中国民众的脑袋?
这篇文章对骆家辉这种新式殖民主义做派表演的研判是,其最终的目的是想用强势的媒体信息传播手段给中国的民众洗脑,强化其崇洋媚外的奴性思想,以此煽动中国的社会分裂和政治动乱。
作为传道美国新殖民主义的形象大使,骆家辉的表演果如其然。“刚到中国,骆家辉就给中国的官员们来了一个下马威,没有随从、没有警卫、没有鲜花和掌声以及热烈欢迎的豪华排场、全家拎着大包小包抵达北京,活脱脱一派平民作风,显然,这种做派更能赢得中国普通民众的好感。”
这是一种什么做派呢?通过搜寻历史的记忆,这篇文章的作者发现骆家辉的这种做派不过是中国共产党当年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作风,是当年中国共产党不摆架子不讲排场务实求是的作风。
骆家辉是想以此给当下那些痴迷享乐浮华的中国官员们上一堂践行当年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行为艺术课吗?显然不是那么简单。这篇文章的作者对当局警醒道,给中国的官员们上课绝不是骆家辉的目的,为美国收揽赢得中国的民心强化中国民众崇洋媚外的奴性,进而召集民意以壮大美国在中国的支持力量,借以分化中国断裂甚至碎裂的意识形态才是这位华裔大使的如意算盘。
透过骆家辉的这种新殖民主义行为包装,这篇文章的作者先知先觉地看出了他骨子里的一股杀气——如果中国共产党不能自己将党和官分开以整顿吏治收复民心,那就等着骆家辉掳走我们的民心和民意再反过来给我们自己动手术吧!
对于骆家辉这个传道美国新殖民主义,以官员清新秀丽做派笼络收买中国民心民意的魔鬼,光明网的这篇战斗檄文无异于吹响了中国媒体高举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金箍棒”驱赶骆家辉这个邪魔外道的号角。
区区一个骆家辉,何须惊恐“阴谋”、草木皆兵、自乱阵脚。很快中青报便出面纠偏,稳定心神。2011年11月28日的中青报劝导那些惊恐骆家辉表演的媒体道:“做好自己,何必纠结骆家辉”。对于国内有些媒体称骆家辉“以巧妙的方式干预中国舆论”,有“借以分化中国断裂甚至碎裂的意识形态的如意算盘”;对于一些人嗅到的“阴谋”味道以及网络上出现的呼吁中国应该“驱赶骆家辉”的极端声音,中青报的《纠结》一文劝导道,“平心而论,骆家辉的这些做法,在外交使节中并不罕见。中国很多驻外大使也都会自己拎箱子,自己排队。我们没必要将太多的目光透射到这里。”
为什么中国民众会如此推崇、赞叹骆家辉的这种平民化的政治做派呢?其最根本的一个背景就是中国当下官员奢靡之风的泛滥及其民众对这种做派的激愤。
是骆家辉的做派可怕吗?绝对不是!骆家辉不过是中国民众品味中国官员做派的一个参照系,是他们对中国官员未来做派的一个希冀而已。可怕的不是骆家辉,而是当下汹汹难遏的官员奢靡之风。正是这种奢靡之风把中国的民心伤透了、使其彻底绝望了,使其绝地抗争了。最可怕的正是这种蠢蠢欲动、绝地抗争的潜势力。
在一些媒体纷纷指责骆家辉做派“别有用心”、“包藏阴谋”的时候,中青报的《纠结》一文剖析道:对骆家辉所展示的朴素品质感到纠结甚至百般指责,是内心极为脆弱的人才会做出的事。面对骆家辉所展现的“贤”的一面,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自己如何“齐”,而不是要求对方将他的“贤”藏着掖着。
从中国媒体的不同声音上可以看出,骆家辉通过秀出自己的朴素品质、平民官风,实际上已分化、分裂了中国的一部分民心民意。不管骆家辉承认不承认,他都是催生中国社会进一步分裂分化的一个酵母菌。
骆家辉不仅通过自己的朴素、低调发酵中国民众对其官员做派的激愤情绪,更甚者,他也还不断通过自己的直率表达插手中国的内政,庇护它的政敌。陈光诚事件,似乎让中国媒体愤怒到了极点。它彻底去除了自己仅有的那点包容异类的温情,而满腔怒火地开炮轰击骆家辉的外交“出格”妄为。2012年5月4日,北京日报发表署名甄文的一篇文章——“从陈光诚事件看美国政客的拙劣表演”,在意识形态领域打响了中国媒体彻底否定骆家辉做派的第一枪。这篇文章给骆家辉来到中国的一系列政治秀——从乘飞机坐经济舱、自己背包、拿优惠劵买咖啡,到公布大使馆空气质量数据、搀和北京城市管理争论,乃至更胆大妄为地以非正常方式把陈光诚带入使馆庇护,算了一次总账。这篇文章发问道:这个大使的职责究竟是积极致力于发展中美两国关系,消除彼此的误解和隔膜,还是处心积虑地跑到中国社会中找茬捣乱,为中美关系制造新的、更大的裂隙。透过骆家辉在陈光诚事件中的掘劣表演,北京日报给他描绘出来的一个自画像——不是一个谨言慎行的驻华大使,而是一个主动搅起矛盾漩涡的标准美国政客。文章最后警告道说:“如果骆家辉真心想当好驻华大使,那就当得严肃一些,认真一些,不要搞些上不得台面的勾当,不要做自取其辱的丑事。自作聪明,只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此以后,骆家辉在中国媒体中的个人形象就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一个捣乱中国社会、制造中国分裂的超级坏蛋,一个不受中国待见的美国政客。
用这样一种中国不待见的人协助奥巴马处理管控中美两国关系,能办好这个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公差”吗?骆家辉为何一直难以为美国企业开拓出更多的在华市场业务,中国的潜在市场为何一直没能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复苏的新动力,作为美国驻华大使的骆家辉,其实都难脱干系、难辞其咎。
试想,一个不受所在国待见、并被其媒体当作过街老鼠黑批痛打的大使,又岂能在中国为自己母国的企业开拓出更多的商业机会!一个不能给母国带来实实在在商业利益的人又岂能继续赖在所在国的大使位上!
从60多年前别了的司徒雷登,到这次骆家辉的提前请辞,与其说是美国内政治压力的产物,不如说是中国力量暗中较劲的使然。当年的司徒雷登,是被蒋介石的使绊,中国人民的觉醒赶跑的;当今的骆家辉则是被中国的不待见,中国媒体的黑批痛打逼走的。什么为了提前的请辞,什么为了家庭的团聚,什么为了总统的竞选……这不过是骆家辉自粉其面的把戏而已。从骆家辉意欲通过作秀中国、笼络民心、分裂中国那一刻起,他的“风风光光的来,灰溜溜的走”的运命就已从中铸就了。他把大使馆当作所在国负面问题的曝光台,异己价值观的传声筒、不同政见者的保护伞,在捞取中国民心,制造中国分裂方面似乎耍尽了自己的小聪明,聚焦了很多的眼球。然而,这绝对都是对外邦交所不允许的。不管骆家辉如何辨白,他秀出来的动作、音符,实质上都已充当了捣乱中国社会、制造中国分裂的催化剂、酵母菌。对于这样的人,中国又何以待见,媒体又何以相容,请辞又何以逃脱。与其说是骆家辉为了家人团聚而自愿请辞回去的,还不如说是中国的不待见、中国媒体的黑批把其“痛打”走的。用一个中国不待见的人帮助协调中美关系,不仅中国的主人讨厌他的存在,就是他的美国主子也指望不上他办成什么大事。他的存在,实质上就是一个鸡肋,被弃是早晚的事。在奥巴马希冀重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愿景中,骆家辉在中国的不待见、遭人烦,实质上就是一个绊脚石。克林顿访华没过两天,骆家辉就提前请辞了。这个美国民主党的大佬,是不是听了习近平的施压或受了奥巴马的委托,对骆家辉讲了些什么劝退、请辞的话,这恐怕一时半时还难以确知。但如果自己的驻外使节在所在国老是不受主人待见,老是挨所在国媒体黑批痛打,这不仅会抹黑于他自己主子的脸面,同时也实难履行好自己的对外邦交职责,办好自己主人交办的事。俗话说,打狗还须要看主人面。自己的狗老被人家打来打去,作为其主子奥巴马的脸恐怕也好看不哪去。把骆家辉请辞回去,另换一个中国待见的人,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而言,也许能够双赢起来。中国通过自己的不待见和媒体的黑批痛打,而逼其奥巴马不得不做掉骆家辉的大使位子,这可能就是骆家辉灰溜溜地被逼回美国的一个最大内情吧。
2013年11月24日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