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石油爆炸暴露安全漏洞


  11月22日凌晨3时许,青岛市黄岛区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10时许,抢修过程中,管道破裂处起火,导致威力巨大的爆炸。到24日北京时间下午7时,已经有52人死亡,11人失终,160多人受重伤。现场情况惨不忍睹,请看下图。

  由于事故的严重性,习近平总书记24日亲临青岛慰问受伤人员,说明本次爆炸,已经属于全国今年以来最大的生产安全事件。

  其实,石油生产安全一直是既煤炭生产安全以后的严峻问题。表一列举2010年到现在,石油和石化系统的多个安全事件。这些事件,本来应该引起这两个大型国企的高度重视,可是,一个事件刚刚过去,另一个事件,甚至是更大的事件,就接着发生了。

  表一,2010年石化石油安全事故及其后果

  时间事故方事故原因后果

  2013年11月22中石化青岛输油管漏油爆炸52死160多伤

  2011年11月6中石化吉林厂房起火3死8伤

  2011年11月2中石油大连油渣罐爆炸2失终2伤

  2011年8月29中石油大连储油罐爆炸总经理免职

  2011年7月16中石油大连炼油装置起火11人受处分

  2010年12月15中石油大连油罐区失火3人死亡

  201年7月16中石油大连输油管漏油爆炸1死1伤1500吨油入海

  2010年10月24中石油大连输油管再次起火14人受法律处罚

  2010年1月19中石化辽宁发生闪爆事故1死2失终

  2010年1月7中石油兰州罐体爆炸5失终6伤

  

  青岛黄岛爆炸事件,最少出现了以下几个不可原谅的安全环节。

  首先,管道不应该设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如果是这样,在安全方面就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最少在选地方和选材料方面,必须绝对严格。

  其二,这是一个投资13亿,刚启用不到三个月的工程项目,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如此大的事故,最新的技术装备在哪里?

  其三,22日3时发现油漏,为什么没有考虑到漏油可能引起爆炸?而是立马修理油漏,而没有采取措施,防止爆炸发生?本次事件,是因为3时到10时的7个小时间隔,没有人考虑到漏油漏气而产生的油气混合物,会引起激烈的爆炸。在这7个小时的时间里,如果有人和部门启动安全应急机制,本次爆炸有可能不会发生。

  其四,中石化和中石油的高管们,腐败问题丛生,工资奇高,安全意识奇低,有关部门为什么不采取措施,加以制止?

  其五,安全检查形同虚设。一个月前,黄岛输油管道刚刚通过安全大检查。请问,天天搞检查,是真查还是假查?

  习近平亲临现场,是三中全会以后,考验‘国家安全委’的第一关。中国的安全,在外,必须强兵利剑,在内,必须实现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只有国家内外安全了,人民才能得以安居乐业,社会才和谐,幸福。

  本次青岛的爆炸事件,给受害者的最大安慰,就是在全国范围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我想,习近平到了青岛,除了安抚受害者和家属,更主要的目的,也是透露这样一个信息,这是国家安全委的一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