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堂“领导口才”课


每天一堂“领导口才”课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口才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历来被人们所看重。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美国人就把“口才、金钱和原子弹”看做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法宝。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他们又把“口才、金钱和电脑”作为新三大法宝,“电脑”代替了“原子弹”,而“口才”依然独冠“三宝”之首,足见口才的重要性。
 
“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至少有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学者汤姆森如此断言。他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口才甚至能够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稍微留意一下身边,你就不难发现,那些口才好的人,说话总是充满机智、讲究艺术;那些口才不好的人,说话往往不经大脑,口无遮拦。
 
说话要讲究技巧,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如果你说话时不考虑听者的感受,就很容易在无意中伤害别人,进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下面是一个经典的笑话。有个人请客办事,看看约定的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喽?”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走掉好几位客人,心里愈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  “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也都走了。最后只剩下一位跟主人关系较亲密的朋友,看到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没法收回来了。”主人大喊冤枉,急忙解释说:“我说的不是他们啊!”这个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有些人很奇怪,表面上喜欢性格直爽的人,但又讨厌直来直去的说话方式,所以,你仅仅拥有诚实、正直的品格是不够的,还要在语言上下一番功夫,说话一定要让人爱听,易于接受,这样你才会在人际交往中更受欢迎。会说话不仅能够让你更受欢迎,还可以帮助你快速走向成功。
 
说话人人都会,但不见得人人会说话。一句话说得好,可以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不好,可以说得人跳。一句话可能化敌为友,冰释前嫌,化干戈为玉帛;一句话也可以化友为敌,引发一场争论甚至导致一场战争。所以,你仅仅能说还是不够的,还要会说。俗话说“为官须练嘴上功”,作为领导者,那么怎样才是会说话呢?
 
在谭小芳老师看来,领导干部“好口才”有低、中、高三重标准。就低标准来说,不说套话、空话,言之有物,是低层级的“会说话”;能灵活、流畅、机智地现场应答,有效说服听众,是中层次的“会说话”;能吸引、控制、激发他们的追随者,具有超凡说话魅力的领导,才是高层次的“会说话”。
 
布朗定律:一定要找到对方心灵的那把锁,核心提示,找到心锁就是良好沟通的开端,只有知道别人最在意什么,你才能明白自己该说什么,一切才能尽在掌握之中。理论指导,布朗定律是美国职业培训专家史蒂文·布朗提出的,意思是说:一旦找到了打开某人心锁的钥匙,往往就可以反复用这把钥匙去打开他的某些心锁。
 
这就告诉我们,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无论对方是谁,只要你能够找到他的心锁,就能够轻易打开他的心扉,从而在沟通中无往不胜。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少年时放牛,给有钱人家打工,甚至一度还为了果腹而出家为僧。但朱元璋胸有大志,终成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有一天,他儿时的一个伙伴来京求见。朱元璋很想见见旧日的老朋友,可又怕他讲出什么不、中听的话来。犹豫再三,总不能让人说  自己富贵了不念旧情,还是命人传了进来。那人知道朱元璋从小就是一个爱面子的人,于是一进大殿,即大礼下拜,高呼万岁,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他说得动听含蓄,心里很高兴,回想起当年大家饥寒交迫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情形,心情很激动,立即重重封赏了这位老朋友。
 
此后,因为这个人深知朱元璋的脾气,说话总是能够说到他的心里去,所以很得朱元璋的赏识。后来消息传出,另一个当年一块儿放牛的伙伴也来京面圣,见到朱元璋,他高兴极了,生怕皇帝忘了自己,指手画脚地在金殿上说道:“我主万岁!您还记得吗?那时候我们都给人家放牛,有一次我们在芦苇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了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结果把红草根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吞下一把青菜,这才把那红草根带进肚子里。”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最大的心病就是怕人提起自己卑微的过去,见这位儿时玩伴竟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这么说,龙颜大怒,喝令左右:“哪里来的疯子,来人,快把他拖出去砍了!”会说话的人可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升官发财,不会说话的人却因为言语不当遭到灭顶之灾。在会说话与不会说话之间,其实并非横着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你只需找到可以打开对方心灵的那把锁,就会看到另一番天地。
 
在这个故事中,第一个伙伴知道朱元璋的心思——好面子,所以他不仅能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得到重赏,还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屡获赏赐。而第二个伙伴,虽然所说的意思和第一个伙伴一样,但由于措辞不当,让朱元璋觉得很丢面子,于是刚见面就惹来杀身之祸。
 
不看谈话对象,不知对方心思,只顾滔滔不绝地胡侃的人,是最愚蠢的。聪明的人,总会在沟通前了解对方的心病所在,知道别人最在意的事情是什么,从而清楚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以获得最佳的沟通效果。
 
乐学网首席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你以为说话很简单吗?为什么遇到陌生人时,你就变得头脑空白说不出话来你是否抱怨过自己的人际关系很差千万别让自己败在说话上!每天告诉你一个不知道的说话技巧,话要这样说才对。牢记这些,把话说进心坎里。
 
谁说得越多,谁的话就越没分量;人在受到批评时,往往只会记住开头的几句,其余的就听不进去了;沉默应对争辩,有理不在声高;有些话不是不能说,而是没必要的不要说;低调好办事,高调难收尾;话不投机,幽默代替;说话需自律,对失意的人不说自己得意的话;为对方说话更好办事;
 
适度停顿可以使演讲更吸引人……这样的说话技巧,说得多不如说得好,话,人人会说,但有些人说话大家听了喜欢,有些人一开口就让人生厌。不需要说而说是啰嗦,该说又不说是不诚,不明就理地说是瞎说,乱传是非是胡说。如何在“说”与“不说”之间做出理智的取舍,你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