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雾霾再度强势蔓延,并迅速笼罩了大半个中国,全国25个省份遭遇雾霾侵袭。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
面对来势汹汹的雾霾天气,人们开始对造成雾霾的元凶重工业排放高度重视,多地出台应急减产和停工措施。在北京市公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明确提出重度污染天要停产、停工、停放、停烧后,上海、江苏、湖北等地也已经启动应急预案,对重点企业进行控制,而浙江、安徽等相关地区也正在讨论制定雾霾应急预案。
专家们则认为,目前这些应急办法,都是治表不治本。长期来看,治理雾霾,给民众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要引导企业加强环保意识,增加环保设备,产品结构升级转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过,笔者觉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此次雾霾将环保有关议题成为重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讲,雾霾将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雾霾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受到雾霾天气的影响,各地正在加快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来自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从行业来看,煤电厂和钢铁厂、水泥厂等工业排放源是京津冀地区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对这些行业的环保规范及落后产能的淘汰对治理空气污染至关重要。
其一,钢铁工业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其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是雾霾的主要组成,所以整治雾霾天气,钢铁行业必定是重点对象。笔者曾担忧,虽然现行的各种标准都对钢铁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进行了限定,但是实际执行中却存在各种困难。很多中小钢企根本就没有安装烧结机脱硫设备,有的设备只是检查的时候应付一下,平时也不会主动开启。
此外,面对钢厂利益和地方政府、银行、就业等因素捆绑的局面,很多专家之前认为,淘汰落后产能除非政府狠下壮士断腕之决心,否则依然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过此次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出现,再加上即将召开的中国经济工作会议,势必将使各阶层在环境保护方面达成空前同识,下定将钢铁行业“去产能化”进行到底的决心。
其二,水泥企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除粉尘和二氧化硫之外,还有氮氧化物,而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重要原因,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因此,在这场治污的行动中,水泥企业将首当其冲。
就在12月8日,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环保部科技司司长熊跃辉表示,环保部正大力完善标准体系。新出台的环保标准中,对于水泥行业,环保部要求窑尾窑头的氮氧化物达到400毫克/立方米。这被业内评价为水泥业“史上最严环保标准”。
因此,在国家坚决治理大气污染的大背景下,水泥等高污染行业环保要求将大幅提高已是大势所趋。排放新标对于水泥企业影响不小,根据环保部科技司司长熊跃辉说法,要达到这个标准,两千多个水泥企业都要对除尘设施进行改造,每一个企业改造除尘设施要1400万元。笔者认为,雾霾天气将加速水泥行业步入“去产能化”进程,将来会有一大批中小水泥厂关门歇业。
雾霾将加快经济转型之路
当前一味追求经济高增长已不是新一届政府的重要目标,而是如何改变原有的透支未来、透支环境获得的“黑色GDP”增长,向“绿色GDP”转型。习近平多次提出“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更不要为生产总值增长率、全国排位等纠结”。而从中央到地方,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把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也成为各地探讨尝试的新做法。
笔者认为,此次大面积雾霾天气将倒逼中国经济转型之路:一、可能成为影响明年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因素。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的GDP目标将会有所下调,将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而非数量;二、官员们的政绩考核指标也将大调整。可能会出现,官员完不成GDP指标,顶多挨批;搞不好大气污染防控,就要摘乌纱帽的状况。
为明年制订目标、计划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而此时恰恰又出现了大面积雾霾天气,这无疑给管理层在要经济,还是要环境之间做出抉择。虽说各地政府已经采取了短期的应急措施,但治表不治本。中国的生态环境真正要转变,从民众角度来说,尽量绿色出行,减少私车排放污染空气,而从政府角度来看,唯有加快去产能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只有经济迈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中国经济也才能真正走出“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