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落实要从“小处”着眼


整改落实要从“小处”着眼

  

  当前,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整改落实的扫尾阶段,如何建章立制,能不能让群众感受到机关风气的明显变化,感受到这种变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能否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从“小处”着眼,是关键。

  很多不正之风,往往寄生于细微行为之上,越是不起眼的小处、小节、小事,越能体现和代表一个部门或干部的作风。因此,宏观的作风整治当然要抓,具体的小处、小节、小事,更要抓,而且要真抓、真改。

  “抓大不放小”,是一种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更是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的重要抓手。“四风”问题,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概念和说辞,而是由具体的、实在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所体现和组成的。但是,有些时候,大家身边的一些小事、细节,由于司空见惯,常常被一些部门或工作人员所忽视,特别是对于窗口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一些业已存在的看起来是便民措施其实一点都不便民的行为习以为常,以致于在整改的时候,往往会忽视或认为无足轻重。比如,能让群众跑一腿的非要让群众跑两腿、三腿或更多腿,能做到提前告知的没有提前告知,有的就连复印证件、材料等也要比外面的街边店贵很多。如此等等,看起来好像是小事,但却折射了一些部门或公职人员的特权病、冷漠病、懒散病等,不整改不行。

  整改的关键是真改,而不能只玩概念。以形式主义来反“四风”是最不能容忍的。但是,有些时候,少数干部在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的时候,只停留在字面上、材料中,习惯于玩文字游戏、搞材料堆砌,只讲大道理,不落实在小问题、小细节上,只注重好听、好看,但没考虑或很少考虑好用、管用、中用。要么问题找得不准,要么情况摸得不实,整改措施也就难以做到对症下药,“空对空”自然谈不上“实打实”了。如此这般的整改落实也不可能见实效。

  细节决定成败,“小处”影响大局。“四风”问题是具体的,更是体现在细节、“小处”中的。从“小处”着眼,才能将问题找准、把情况摸实。这就要求我们眼光向下、放下身段、放低姿态,到一线中去,到群众中去,去细微处发现问题,在细小处解决问题,绝不能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不能以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以形式主义纠正形式主义。

  当然,从“小处”着眼,也不是事无巨细,也要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要在纷繁复杂的细小问题中,排查出可以“牵一发动全身”的主要问题、突出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意见较大的问题,要优先整改、重点落实。切忌避重就轻,或者只拣芝麻,丢掉西瓜,本末倒置。

  干部带头,万事不愁。从“小处”着眼,需要加强制度层面的规范设计、严密操作,更需要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改、立即行,以过硬的措施、过细的作风进行整改。要一件一件地改,确保改一件成一件,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并坚持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不能将整改落实演变成简单的文件旅行或程序空转。

  作风问题,无论大小都是大非。能把小事做好才能成大事。整改落实从“小处”着眼才能把握“大局”、顺应“大势”、成就“大业”。要让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就必须一件一件小事去抓,一点一滴细节去做,积小胜不断成为大胜,方能最终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民风和社风。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