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篇微博把张五常教授关于中国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的观点又翻出来了。张五常曾说中国粮食可以完全依赖国际市场解决,他说,可以推进工业化进程,把更多农民去工厂打工。用一台电视机去换纯白的大米,有市场就不怕没粮食。粮食可以完全依赖国际市场吗?显然不行,这种观点,只能说张教授理论扎实无可非议,但是对现实中国真不大了解。持有类似的观点还有大陆学者茅于轼老先生,他也曾提出过没有必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观点。
据了解,目前全球年粮食贸易量仅相当于中国年粮食消费量的四成多,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显然依靠大量进口解决粮食问题是不现实的。这一方面是国际粮食供应不能满足中国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进口量太大,也会对国际市场的平衡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如果依靠进口解决粮食问题,必然会出现中国的脖子被外国人卡住的危险。
昨天闭幕的中央农村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说这么多的粮食问题,其实也是为了从一个侧面论证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自己解决。中国的房地产问题也一样,不管泡沫多大,外面的力量决定不了房价下跌的时间表,也不可能由国外的因素刺破泡沫,中国的内生力量才是中国楼市走向的决定力量。如果说为什么这么多年调控,楼市问题还没有解决,只能说时候还没有到,时机还不够成熟,决定楼市走向的力量对比还没有根本转变。
当然,不可否认国外的因素对中国市场的影响。特别是美国QE政策的变化,由于中美经济关系的紧密联系,中国持有美国1.3万亿美元国债的现实,美国金融政策的一点变化,就会给中国的债务安全产生巨大影响,同时通过汇率变化直接到影响到中国内地市场的走向。美联储宣布,从2014年1月开始,将每月购买资产规模减少100亿美元,从850亿美元削减至750亿美元。专家认为,这一决定标志着美联储在金融危机后实施5年的3轮量化宽松(QE)政策将逐步退出。美缩减QE表明,美国未来两年经济下行风险已经显著缓解。具体来看,一是就业稳步改善,非农就业连续保持在20万以上,失业率降至7.0%新低。二是通缩预期消失,出现稳定的通胀预期。
知名财经评论员余丰慧指出,这次量化宽松退出向市场传递了美国经济复苏向好的信号。如果2014年年底每月850亿美元购债规模全部退出的话,那么,根据货币乘数效应,理论上将每月相对收紧流动性5695亿美元左右。这将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急剧攀升,市场流动性紧缺,借贷成本大幅增加,美元汇率走高,美国市场以外的资金开始回流美国本土自救。余丰慧表示,QE开始退出将造成中国内地市场流动性紧缺,很快会传导到资金资本蓄积量最大的房地产市场。一旦流动性突然收紧,房地产泡沫将被刺破。评论员马光远也认为,美联储退出QE有可能把中国房地产打回原形。马光远表示,美联储如果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多年以来靠潜伏的国际资本支撑的中国高房价将迎来真正的重击,人民币也将放缓升值步伐。
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截至11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83575.03亿元。当年的四万亿,都能让房价物价涨数倍,那流入的这28万亿的外币所制造出来的人民币能拉高房价多少,可想而知。现在美国要回流美元,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资本账户仍严格管制,在这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中央银行采取措施调节国内流动性,平衡国内市场的操作空间还很大。有专家建议,美联储启动QE退出后,资金流动的最大不确定性降低了,央行须在这相对明朗的时间内加速金融体系去杠杆、实体经济去产能,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尽可能地减少QE退出带来的影响,避免全球流动性收缩而导致金融危机。因此,“尽管新兴市场难以避免流动性风险冲击,但对中国而言,仍具有很多优势,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