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亚太博弈进行时


  面对现实相互矛盾和利益冲突,中国与美国都意识到需要培养战略盟友的重要性,因为双方都知道没有战略盟友,在未来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中就无法发挥至关重要的大国主导作用。

  冷战的主要战略发展,从苏联的扩张到遏制政策,从美苏缓和到尼克松对中国的开放,都围绕着谁与谁结盟的问题,当然也涉及争取和留住盟友的博弈。

  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联盟涵义将不同于从前的冷战时期。在冷战时,共产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除了政治对抗意以外,经济贸易关系也严重限制。在如今,中美之间实政治竞争对手,但彼此又互为最大贸易伙伴。

  如今的战略联盟国,彼此能够设法提供安全和经济伙伴关系,但却都无法轻易地要求像冷战中那样与潜在的附属国之间建立排他性国际关系,主要竞争对手可能会设法两者兼顾,因此目前许多国家都努力与中美两国当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就自由贸易举行谈判,同时保持与另一方在安全方面保持联盟关系。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本质上是与中国在太平洋地区争取战略结盟国,彼此政治博弈已经全面开始。美国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澳大利亚等经济体之间存在安全保障联盟,但同时又没有使这些国家或地区按照北约模式加入一个单一区域政治加经济的战略联盟。

  最近十年来,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亚太地区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2012年11月,中国与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个成员国宣布建立自由贸易区举行谈判。这个自由贸易区包括大约30亿人口,GDP高达20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的40%左右。另外,美国倡议创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组织,以此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目前,这两个区域组织都不是彼此排他性的。

  中国长远利益应该是取代美国而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国家。如果创建一个包括美国在该地区的传统盟国、但却不包括美国的地区经济贸易联盟,当然会有利于实现这种长期目标。

  目前,中日两国地缘政治关系十分紧张,这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由于美国因素,中日产生矛盾和冲突符合逻辑,这种冲突其实就是亚太地区力量对比变化所引起的不确定性的一个必然产物。

  美国对不断变化的地缘战略局势的反应是表示越来越大的希望日本在亚太地区获得实力,甚至鼓励日本在可能情况下放弃和平主义,转而地区安全方面扮演更为积极的重要角色。

  美国利用意识形态工具,扩大其盟友基础,其口号就是中国一旦在亚太获得霸权地位,就会威胁到民主自由。美国会试图建立所谓的民主同盟,与意识形态上相似的国家建立联盟,以此来抗衡中国和俄罗斯。

  印度是一个各方都努力争取的战略盟友,其战略利益在于在地缘政治领域抗衡中国,同时又小心谨慎来处理两国关系。

  在外交事务中,中国坚持务实态度,与美国不同,中国一般不会对合作伙伴提出任何附加要求,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人道主义干预或基于人权理由的政权更迭。

  俄罗斯与中国具有共同利益,中俄关系由于两国在努力限制西方更迭政权方面相互重叠的利益而大大升温,彼此会全面加强战略合作。如果说美国在冷战期间向中国伸出友谊之手是为了削弱前苏联,那么中国目前与俄罗斯合作也是为了削弱或平衡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