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我国光伏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寒冬”,2013年多数停产的多晶硅企业都可能被淘汰,之后才可能逐步回暖。
“我自己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面对内外交困、忧患丛生的局面,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骨干企业——尚德电力的创始人施正荣不得不承认,包括尚德电力在内的中国光伏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寒冬”。
光伏,这一曾经的朝阳产业,如今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欧洲光伏补贴下调、美国“双反”调查、欧盟反倾销调查、产能严重过剩内外交困之际,中国光伏产业究竟能否破解困局、实现突围,成为萦绕在人们脑海中一个巨大的问号。
光伏产量强揽全球八成
中国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开发太阳能资源的广阔沃土。中国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太阳能资源跟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大得多,因此,中国的太阳能资源有巨大的开发潜能。
21世纪之初,在世界能源危机日益加深、各国竞相开发太阳能资源的国际潮流下,中国光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在各地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中国光伏行业规模以“爆发”的速度迅速膨胀。
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军企业——尚德电力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光伏产业“大跃进”发展的缩影。
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外商独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尚德电力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光伏系统工程、光伏应用产品的研究、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
2001年建立,2002年第一条生产线便投入生产,2005年便完成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2011年销售额超过了30亿美元,目前有5个全球生产基地伴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突飞猛进,尚德电力经历了“狂飙突进”式的发展。
“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就没有尚德公司的成功。”施正荣的话道出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真实情况——中国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为了扶持光伏产业发展,全国20多个地区相继建立了“光伏产业园”。各地政府对相关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提供包括土地、贷款、融资等在内的众多优惠政策和服务。
2007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量跃居全球第一,此后5年间继续翻倍增长。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光伏太阳能电池产量为4吉瓦;2010年产量达到了8吉瓦,占世界生产总量的50%,其中5家企业产量居全球前10位;2011年,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到全球的近80%。全球光伏产能超出需求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