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年之后,A股市场上市公司退市的大幕重新被拉开。正如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6月份所言“今年年底以前肯定会有一些企业退市”,12月24日,*ST炎黄、*ST创智股票恢复上市申请事项未获得深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成为退市新规下的首吃“螃蟹”者。
统计数据显示,A股市场诞生20余年来,退市公司仅仅只有45家,而目前沪深两市挂牌的上市公司已高达2453家,数据表明A股的退市率不到2%,这与境外市场动辄6%甚至8%的退市率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不仅如此,在旧版形同虚设的退市机制下,股市“不死鸟”与“僵尸公司”大量横行,而由所谓的壳资源与资产重组所引发的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则频繁发生,也严重损害了中国资本市场与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ST炎黄、*ST创智的退市,标志着退市新规真正步入实施阶段。当然,任何一项制度,除了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得到严格的执行。如此,制度才会形成威慑力,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来。因此,虽然有公司退市了,但退市新规在今后执行过程中是否会打折,是否会遭遇与旧版退市制度一样的命运,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
尽管如此,*ST炎黄、*ST创智两家公司退市的意义却不容抹杀。其一,足以警示绩差股、ST类股票存在巨大的投资风险。A股市场投机活动猖獗,不仅表现在投资者日常交易的频率上,也表现在对于垃圾股的疯狂追捧上。因为ST股、垃圾股重组成功后,常常出现“一夜暴富”的神话,导致市场资金对这类股票趋之若鹜,而蓝筹股反而被抛弃,即使是在监管部门罕见地力挺的背景下亦是如此。毫无疑问,在两公司退市后,垃圾股的投资风险立即体现出来。
其二,对上市公司形成压力,促进其提升经营业绩与公司治理水平。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是A股市场的一大特色,为了保牌,一些连年亏损的公司,或者濒临退市的公司,往往能够得到地方相关部门通过补贴等方式的大力“扶助”。如今年10月份以来,两市公司合计披露的财政补贴已达97.45亿元,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被绩差股“笑纳”。另一方面,由于退市机制不畅通,上市公司实际上并不存在“被退市”的压力,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因之也无提升业绩与公司治理水平的动力。而退市新规实施后,这一切都将得到改变。
其三,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功能得到发挥。自诞生以来,A股市场就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如“重筹资,轻回报”的弊端就一直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甚嚣尘上,上市容易退市难已成痼疾,也严重阻碍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事实上,近三年来A股连续“熊霸全球”,与此前优胜劣汰功能被严重扭曲是密不可分的。但一个健康的市场,必须能够在制度的助力下吐故纳新,存精华去糟粕,以保持其活力与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