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又回到了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


  最近的一次全球社交网络调查数据出炉,facebook依然作为社交明星遥遥领先,有超过7亿的活跃用户,这个基本上是没什么疑问的。值得一提的有两大现象:一是名不见经传的google+居然以3.43亿的活跃用户数跃居全球社交网络第二位,虽然跟中国用户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确实让人不太敢相信。第二是我们亲爱的新浪微博突然变得安静了,活跃用户数下降了40%。这个以社交网络自称的平台似乎逐渐被用户习惯,不能给用户多大的新鲜感刺激了。

  新浪微博,一个复杂的产品,最初以模仿国外的twitter起家,希望做成一个超强的社交网络平台。刚开始两年,曾让有点潦倒的新浪看到了激动人心的希望,开始时高官们还自以为很沉得住气,一度推迟商业化,到去年年底用户数量增长都快停滞了,才绞尽脑汁憋出像“合伙卖手机”这种在新浪看来还属于比较新鲜的盈利模式。当然这种模式可持续发展不太可观罢了。

  其实新浪微博在用户数量最活跃,也就是旁人看起来最繁荣的时候,并没有捞到多少好处,只不过把新浪卖广告那点本领搬到了微博上,准确地说是匀一点客户到微博上,免得它这么尴尬罢了。从新浪2012年下半年的财报你就会发现微博有跟新浪门户抢广告的嫌疑,给人一种自己打激素的养大的早熟鸡反啄自己大盘中的米那种感觉。

  在用户最活跃的时候,微博没有相处多少办法来把流量变现,反而最大的贡献就是做了大大的好事,那就是给别人提供了一个极佳平台进行各种营销活动。微博最火的时候,著名的微博营销起来了,还迅速成立了不少机构进行微博营销培训,费用高的让人目瞪口呆。各种微博大号来回操纵着粉丝们的注意力,其中当然赚得比新浪微博卖广告多得多。另外,还成就了想周鸿祎这种擅长打口水战的口水大王,猛喷几口,营销推广效果就出来了,别提有多实惠了。当然暗中横行的各种水军流,也是新浪微博平台上的一股暗涌,一同把新浪微博搞得风生水起。其实新浪微博官网对这种现象是看得一清二楚的,但是不知道是被这种繁荣或者混乱状况冲昏了还是怎么的,显得有点失控,除了卖广告之外还是想不出别的办法来。当然也有一段时间想出了有点气急败坏性质的“大号收费”这种赚钱方式,还有就是合伙卖手机,但是这种盈利方式空间真的有点太小了。

  新浪微博,活跃用户数下降40%,这种现象其实并不让人意外。在用户数量增长最快的时候,大家出于好奇,对各种活动参与的热情都是非常高的。只要用户保持高增长,用户源源不断的新鲜感就会连续地刺激新浪微博的虚假繁荣,就像吃了伟哥一样。然而当用户注册数越来越逼近中国网民的总数时,用户的增长速度必然会越来越慢,这样的话能够给新浪微博的刺激就会越来越少了,活跃用户数自然会下降。

  那么,为什么用户不能持续保持活跃呢?能够持续活跃的话不就可以使微博高潮迭起吗?其实这是新浪微博造的一个孽。本来说好了要做一个社交平台,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变成了一个媒体平台,本来是一个没有舞台的万人狂欢派对,不知不觉中心舞台搭建起来了,各种名流大嘴开始往上作秀,于是底下的平民百姓就开始搬凳子看戏了,自己的活动就暂时放下吧。这就是新浪微博造的孽,把原来好好的一个平民互动派对变成了一个大剧院,狂欢当然必须马上停止,否则就属于让人唾骂的大声喧哗,安静看戏才是该干的事。大家安静了,新浪微博活跃度也就降低了。因此,说到底,新浪微博属于一个少数人说话的地方。

  大家都安静了,当然很快就会习惯于只看不说了。刚进入微薄的嫩头青可能会不知规矩地喧哗几句,但是很快就会觉得没劲没互动,当然不是离开就是乖乖看戏了。

  其实如果沿用这个比喻的话,站在新浪微博的角度来说,他就是一个免费的露天大剧场,谁都可以来,谁都可以走,没有门票限制。这种混乱的局面,新浪微博官方首先需要花钱维持秩序,提供服务等,在赚钱方面就是弄几个大气球放一些离观众很远的广告,再就是在底下卖卖爆米花等等,赚的都不是什么大钱。很多精明的商家还混杂在人群中起炉灶混饭吃。这么看来,新浪的赚钱方法还停留在最原始的那种粗放的阶段。

  如果新浪微博没有造这个孽,能过把微博往社交的方向发展,那也许它真的是新浪的另一个春天,对媒体气息浓厚的新浪具有转型方面的带动作用。新浪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新浪微博不赚钱的问题,而是整个新浪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后续发展乏力的问题。新浪要的不是新的业务增长点,而是需要让新浪连根拔起的深层推动力,否则新浪未来的日子可能越来越穷。新浪现在赚钱的方式根本上还是属于传统的媒体广告,门户的大客户也是老客户是最大的财神。传统媒体广告是最粗放的广告投放方式,跟电视、大屏幕等广告类型差不多,只能捕捉到少部分观众的心理需求,可能一百个人当中只能挖掘出一个潜在的用户。

  在现在日益强调精准的数字营销的背景下,新浪的这种广告更适合做品牌推广,在转化方面可能有待提高。精准的数字营销是更加贴近用户需求的营销,可以用多种途径接近用户,而且对于每一名用户都是有备而来,力求成交的。要做到这样精准的营销就需要对用户的习性爱好有清晰的了解。目前的社交网络广告是与新浪媒体广告截然不同的广告形式。因为社交网络可以渗透到用户的真实生活,可以更加理解用户需求。比如在facebook的社交网络平台上的广告就比新浪的广告值钱得多。因为facebook的广告更像是一种有目的的上门推销。比如在大学里,大一新生刚开学的时候可能会有定制班服的需求,于是班里的人很可能会在平台上发表各种意见,甚至做一个投票什么的。这时候facebook就可以把这些信息拿过来,提供给商家,然后展示服装定制类公司的广告。这种迎合用户需求的广告相信转化率会高很多。又比如可能某个人随便在平台上发表了想换工作的心情,可能又会有符合心水的招聘广告出现在眼前。诸如此类,社交网络的精准营销的威力可见一般。

  如果新浪微博一开始能够坚持朝着社交方向走,也许广告价值就会翻好几倍了,增长的空间也非常大,甚至可以与搜索广告比肩。辛辛苦苦搞起来的平台,成就了别人,自己却灰头土脸。可惜现在晚了,新浪还是没能摆脱媒体的宿命,一阵虚假繁荣之后,重新回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更严重的可能比以前更加伤元气,想革自己的命恐怕要更加痛苦了。新浪始终没能摆脱二八定律,中心化的思想还是牢牢套住了新浪上下,这是新浪最大的问题所在。如果不能开辟出一片天地真诚地接纳那80%的普通用户,新浪永远都是个免费看戏的地方,一直僵持在那种用户可以没有它,但是它不能没有用户的状态,做着吃不饱饿不死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