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与菩提大婚。在印度的北方邦和乌德兰切尔邦农村地区流行给树“成亲”的传统风俗。有关资料介绍,2003年《印度斯坦时报》有这么一则报道,奥里萨邦的品戈尔布尔村举行一场奇特婚礼,“新郎”为榕树,“新娘”为菩提树。双方“父亲”是德高望重的两位老人。“婚礼”完全按照传统的印度教风俗进行,附近20多个村庄的村民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地前来庆贺。父亲引领着新郎、新娘(村里的一对男女)走到一堆火前,吟诵赞美火神的颂辞。新郎对新娘说:我好比太阳,你好比地球,生死与共,如影随形。新郎父亲走上前,将新娘一只脚放在一块石头上,教诲她对丈夫要尽德尽力,心如磐石。新郎拉着新娘绕火七圈。然后,两位父亲将准备好的一叠叠假钞撒向天空。迎亲队围绕榕树和菩提树吹吹打打,又唱又跳。为举办“婚礼”,全村得忙活一个星期,将相邻的榕树和菩提树打扮成新郎、新娘,妇女们把金银首饰挂在菩提树枝干上。大家相信,榕树象征着财富,菩提树象征着和平,希望通过举行“婚礼”,增强生态环保意识,获得财富与和平。“婚礼”最后一个项目是大家宣誓全力保护树木。
古榕树下爱情歌。在北京中华民族园大门口矗立着一架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连体古榕(模形)。据说,这样的设立构思是因榕树具有“独木成林”、“母子世代同根“的特性,最能代表我国各民族大家庭“同根生”的寓意。福建省福州市有“榕城”之称,以榕树为市树。福州古榕树多植于宋代。福州大街小巷,公园名胜以及庭院古榕遍布,奇榕林立,俨如一座古榕植物观。在桂林阳朔,有一个大榕树风景区,距县城约6公里,距桂林市70公里。风景区包括古榕公园、月亮山公园及赏月路景点。其中,古榕公园以其天下独有的岩溶地貌和山水田园风光闻名世界,园内有一棵植于隋代、距今1400多年巨大榕树而得名。韵律优美的稻田、清澈见底的小河、青翠湿润、清新爽人的空气,大榕树景区就像一幅自然天成,形神兼备且充满艺术感染力的中国山水画。风靡中国及东南亚区的电影《刘三姐》很多镜头在此拍摄,在大树下,刘三姐与阿牛哥在树下相会,唱着甜美的歌。在大榕树下,刘三姐和阿牛哥抛绣球喜结良缘,使大榕树更充满厂美丽动人的爱情传奇。
大树底下好乘凉。榕树别名细叶榕、小叶榕、正榕,万年青。菩提树别名印度菩提树,思维树、觉树、悟树、神圣之树。榕树、菩提树同属于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也有人将榕树与菩提树称之为“两兄弟”。相比之下,榕树体格比菩提树大,所以榕树是哥哥,菩提树是弟弟。因此,菩提树有“榕的兄弟”之称。如果按照上述榕树与菩提树举行婚礼的情况看,也可以将两者称之兄妹。菩提树是哥哥,榕树是妹妹。这两兄妹以树冠巨大而著称。有资料介绍,世界树冠最大者,当数孟加拉榕树。孟加拉一棵榕树的巨大树冠覆盖15亩,相当于一个半足球场的面积,曾容纳一支几千人的军队乘凉。在我国浩瀚的古榕中,最著名的是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河中小岛上的“小鸟天堂”古榕了。这棵古榕树近百条粗粗细细的树干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庞大的树冠覆盖了整个小岛,其面积达三亩多。整棵树莽莽苍苍,浓荫遮日。里面栖息着大量的白鹤、黑鹤、灰鹤,黄莺、喜雀、麻雀等鸟类飞进飞出,和睦相处,犹如“鸟的天堂”。这棵古榕600多年。我国著名的戏剧家田汉曾赋诗云:“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并肩差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新枝更比老枝壮,百鹤能眠灰鹤床。历难经灾全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来此游览,写下散文《鸟的天堂》。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和浙江南部都有榕树生长,田间、路旁大小榕树都成了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休息、乘凉和躲避风雨的好场所。
独树成林堪称奇。榕树最美在根,盘根错节,起伏不定,根与树没有根本区别。榕树有板根现象、老茎生花、空中花园,景观奇特。榕树高达30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远望一大片,酷似树林,因此被称为“独木成林。榕树之所以能够拥有巨大树冠,根本在于其所有的超级庞大根系。一条根就是一条从根部到冠部水与营养的输送管道,也是一根大树顶天立地的支撑柱子。庞大的根系,不仅为巨大的冠部提供营养,而且为巨大的树体提供支撑作用;不仅根深叶茂,而且根多冠大。这超级庞大的根系具有超强的营养提取能力和超强的树体支撑能力。作者研究《学习力》,曾将人生成就比“树冠”,将学习力比“树根”,欲得巨大树冠,必先庞大树根。人们容易看到树冠,不容易看到树根,也不容易理解树根与树冠的关系。可以说,榕树之根与冠提供了生动的例证。孟加拉热带雨林,生长着一株大榕树,从树枝向下生长垂挂气根多达4千多条,气根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料,落地入土后即为支柱根,数千条树根就像数千棵树,形成铺天席地的大气象,蔚为壮观。榕树看去就是一座绿色的大山。榕树是越剪越能长,一枝未剪的,就直直地长,另一枝被剪了,在下一个枝桠中长出一枝,东西横斜,一片浓绿。傍着榕树,可以支架棚房,那是乡间小市场、小茶馆,几张竹椅,几张小几,茶碗和茶壶,江声和蝉声,呈现乡情与浪漫。站在树下,仰望天际,这种奇观不由得令人顿生仰慕之情、崇敬之意。难怪当地居民视榕树是神树、龙树。
华夏古榕多奇观。在云南景谷县官缅寺有两棵“古榕包塔“奇观,一棵是“树包塔”,一棵是“塔包树”。“树包塔”是一座浮雕石塔塔身内生长出榕树,经过500年生长,其盘根错节的枝叶根系,把古塔几乎完全包住。“塔包树”是古榕生长在塔上部中央,远远望去,好像是塔包着树。广东顺德县桂洲乡水仙宫村有一棵“榕树桥”。在小河旁,靠村一侧生长着一棵数百年古榕,其三条大枝干水平方向伸向河对岸。村民们在树枝上铺设木板,形成一座“榕树桥”。无独有偶,在贵州省安龙县坡脚乡石头寨村,也有一架“榕树桥”。榕树不仅长寿,而且生命力也极强。广西防城县东兴镇古榕树,在1980年7月被大风刮倒。半年多时间里,附近群众砍了不少树枝当柴烧。可在1981年4月又活了。这等奇事一时轰动了方圆数百里,从此人们称其为“翻身榕”。云南是我国的“植物王国”,西双版纳、德宏、红河、宝山等处巨榕荟萃。著名的有盈江县铜壁关“铜壁关古榕”、泸水县上江乡怒江大峡谷“上江古榕”、保山市芒宽寨”保山古榕“、沧源佤族自治县“大老班古榕”、西双版纳“空中花园古榕”(古榕上生长着很多花木)等。尤其是“盈江古榕”,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其150多根大干小干,密密扎扎并肩丛立。它的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60米,犹如巨大的华盖屹立大地,,景观壮丽。有“中华第一榕”之称。
榕树作得帝王师。相传,武则天称帝之前,有一次出游南方,乘轿游玩多日,悠哉悠哉。一天途中突遇狂风暴雨,武则天在轿内似醒似迷,只听见轿外呼呼的风声,哗哗的雨声,可她连轿帘也懒得掀一下,只是轻声问轿外随从:外头什么声音在响?随从回答:是风雨声,下大雨啦!武则天掀起轿帘,一看着实吓了一跳,只见风劲雨猛,随从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恰巧道旁有棵巨榕,树下滴雨不漏,随从拥轿避雨。说来也怪,到处风雨弥漫,唯独榕下滴雨不见。武则天觉得好奇,便移步轿外,榕树蔚为壮观,与众不同。她早有称帝野心,顿觉天意,榕神相助,心中甚喜,即时嘱随从点烛上香,叩拜榕树,暗暗祈祷:“他年以根代干,反客为主。”口中却说:“榕师佑我,避灾避难。”后来,武则天果然“反客为主”,当上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有感于巨榕相佑,便颁诏天下庙寺庵堂广植榕树,尊榕为师。相传朱元璋被子元朝骑兵追赶,后弃马列爬榕树借助气根隐身才得以逃脱。朱元璋称帝后,感于榕树救命之恩,专门册封些榕为“榕王”,并建庙养僧,号“榕王寺”。一时,崇榕之风遍及全国。
神秘“小蜜傍大款”。所谓“小蜜傍大款”,其实这就是植物界著名的绞杀现象。绞杀植物果实被鸟类取食后,种子被排泄在被绞杀植物上。适宜条件下,绞杀植物种子发芽并长出气根来,气根沿着寄主树干一直爬到地面,插入土壤中,拼命地抢夺寄主养分、水分。气生根逐渐增粗并分枝,形成网状紧紧地把寄主树主干箍住,阻止寄主植物生长。随着时间推移,绞杀植物气生根越长越多,越长越茂盛,被绞杀寄主因外部绞杀压迫和内部养分贫乏死亡。绞杀植物主干气根为猪笼状。有绞杀能力的榕树多大20余种。它们往往选择一些高大挺拔的乔木作为绞杀对象,可以较容易获得更广阔的生态位,且这样的寄主死亡后将提供更多营养物质。绞杀现象与动物界惨烈的弱肉强食异曲同工。这很残酷,却很现实。
超凡脱俗菩提树。菩提树具有圣洁本色。树高10-20米,树干2-3米。树皮黄白色或灰色,皮平滑或微具纵棱。树枝有气生根,下垂如须,侧枝多扩展四周,树冠圆形或倒卵形,亭亭如盖,枝叶扶疏,深绿色,有光泽,不沾灰尘,常被看作圣树象征。叶形美观,常用作诗画题材。菩提树所以被佛教视为“圣树”,源自一个佛教传说。据传,在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真谛。有一次,他在菩提树下静坐7天7夜,战胜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之时,大彻大悟,终成佛陀。因此,这棵树就被称之为“菩提树”。菩提,是梵文的中文音译,其大意为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所以,菩提树也称智慧树、思维树、觉悟树、佛树、道场树、印度菩提树等。斯里兰卡阿努拉德普勒有一棵菩提树,栽植于公元前288年,其源于释迦牟尼觉悟的那棵菩提树,被确定为人工种植的年纪最大的被子植物。印度、斯里兰卡、缅甸丛林寺庙普遍栽植菩提树。菩提树是印度国树,也是台湾花莲的县树。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们还经常在菩提树下思考、觉悟。
菩提传松中印情。据传,梁武帝天监元年(509年),南朝的梵僧智药三藏,从西竺引种菩提树于广州光孝寺坛前。从此我国广东、云南始有菩提树。据《六祖坛经》载:唐高僧五代传人弘忍禅师与徒众论道,时上座神秀书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也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莫高窟壁画中的菩提树随处可见,树形高大,枝叶繁茂,苍劲多节,藤蔓缠绕,形似当地胡杨树。1954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访华,赠给中国一株菩提树树苗,取自释迦牟尼坐禅的那株树的树枝,以示两国友谊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