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社会矛盾。在矛盾重重之中,我们内心充满了纠结,直接影响到生活满意度与幸福生活指数。当矛盾难以调和的时候,就会对社会的稳定性带来巨大破坏,当外部的敌对势力与内部的反对力量紧密结合,甚至拥有颠覆当下政权的力量。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矛盾。只不过由于冲突管理方法不当的情况下,当下的社会矛盾尤其显得难以调和。
当下社会矛盾的根源,主要是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不管我们的统计局数据有多么不可靠,但贫富不均却是现实问题。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人的本能,1978年以来的经济发展,虽然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却没有实现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的预期目标。或者是对富裕生活的追求是被渔夫释放出来的魔鬼,除非自己想回去,否则是注定会带来强大的破坏力的。
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固然有失控的因素,是当初政策制订的时候所没有想透彻的,但假如我们就此声讨当时的决策者,也显得不厚道,毕竟在当时发展经济是正确的方向,但任何方向性的决策都是需要随时反思,并随时调整的。一味的因循守旧,不针对既定方针进行理性反思,那是当政者的失职。
2、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形成强烈反差。
其实我们也不是没有做出扭转的努力,至少主流舆论一直都在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虽然从上到下的主流舆论一直在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客观上却时刻需要遵循客观规律。我们聚敛了足够充足的物质财富,却让精神家园荒芜,让传统美德成为角落里的垃圾。
贾春宝在2010年9月的文章《驳“贫贱夫妻百事哀”论》中提到:通常感情与物质之和基本差不多等于100%,情感多则物质少,物质多则感情少。因为人可以支配的时间本来就有限,就如忠孝难以两全一样,对物质与精神的追求,也只能有个取舍了。因为上苍命运对人都是公平的,不会让人与人之间得到的东西悬殊太大。
物质与精神是分道扬镳的,同时追求就如同时追朝相反方向跑的两只兔子,追求物质必然舍弃精神,追求精神必然舍弃物质。
3、国际化对比的悬殊所形成的压力与自卑。
从德国的机械、美国的高科技、英国的管家、菲律宾的女佣、韩国的整形、日本的动漫,法国的红酒、加拿大的资源,澳大利亚的牧场、新西兰的奶牛,就连非洲都拥有让我们艳羡的自然风光,似乎我们感觉到的是样样都比中国自己的好。不管是所使用的商品还是所享受的服务,对比之下,我们都感觉到自卑。
为了得到虚荣心与成就感的满足,就只有追捧那些自己所恰恰你欠缺的。加之改革开放所形成的财富聚敛效应,也都让任何消费,即使是没有必要的浪费都更能承受。
4、制度化建设的缺憾。
在帝国统治时代,虽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但也有对其制衡的力量,在皇族之中,忌惮于皇太后;在朝堂之上受制于相权与百官所形成的力量,特别是作为御史之类的言官史官,都可以随时直谏,即使皇帝再不痛快,都无法治罪于他们;甚至在江湖之上,传播出来对皇帝不好的言论,难以收拾之下都要“罪己”。
当今的中国,执政党拥有绝对的权威,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都绝对属于执政党;作为喉舌的舆论出版、作为武装力量的国家机器、作为教化执行的教育体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小吏,无不从属于这个体制。
集体决策之下,出了事情无法问责;执行力度的匮乏难以治罪,任何有悖于主流体系的言行,都被严格限定与封杀。为了确保自身的乌纱帽,没有罪己,只有罪他。这种貌似团结统一的机制延续下去,迟早有一天会成为自身的掘墓人的。相反,真正引入罪己的自我批评机制,对提出批评者更宽厚,则是对制度完善的必然。
5、体制内外的差异。
当站队决定未来,权力的力量凌驾于专业之上时,大一统的思维方式,非黑即白的价值判断标准、体制内外的差异才是中国政治与社会的核心本质,也许你在自己的领域确实卓有成绩,但在专业上领导你的那些人,从专业水准上跟你相比,或许就是菜鸟,但你还必须忍气吞声,乖巧一些,否则你将被排挤到无地自容的程度。
即使你不是公务员,而仅仅是事业单位的员工,或者是央企国企里边的员工,或者是公检法系统,即使是城管都拥有比较强烈的优越感;假如你偏巧利用体制放开而下海,即使你赚得盆满钵满,都很有可能要成为体制内力量的替罪羔羊。
如何缓解当下的社会矛盾。
缓解当下社会矛盾,并不是单纯靠一己之力就可以做到的,而更多的是要靠制度化调整,甚至治国理念的改变,不管是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我们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显得微乎其微。至少需要换个角度来做比较。
比如国际各国是各有长处,但同样有自身的短处,比如希腊等欧洲国家的财务重压与政治乱局、欧洲的失业率与效率低下,韩国受控于美国,日本领导人之间的走马灯与缺乏安全感,加拿大与澳大利亚在外交与军事上的缺乏自主权;非洲的贫富差距比中国都大得多。
比如我们的官员,可不可以想想自己的祖先所遭遇的贫寒,在面对外族入侵的时候所体现出的阳刚与气节。
作为体制内的服务者,可不可以多想想,其实自己也需要别人的服务,也是需要使用同胞们使用的商品,即使我们可以花高价钱去购买舶来品,但土地、水、空气等等自然污染,却是需要共享的。城市中出现的犯罪、基础设施的豆腐渣工程,我们同样免除不了相应的毒害与危机。
比如我们的执政者,是否可以从卸任之后多想想,其实只要谦和一些,务实一些,少做一些表面文章,即使只是空喊几句口号,也没有得到民众感激涕零的,但遗憾的是,当我们只会喊口号,只会做表面文章,只会变着法子去浪费的时候,即使我们内心充满着美好的祝愿,描绘美妙的愿景,我们都难以得到民众的谅解与认同。
如果我们总是以别人之长比较自己之短,那么我们将永远抬不起头来,只有换个思维方式,才能重新拾起一些自信心。
假如我们只盯着那些容易让自己形成而不是缓解压力的事情,从挑剔的眼光,而不是建设性的态度去看待身边的不完美甚至带有明显缺陷的现象,那么我们的内心所形成的不悦会不停地疯长,在那些不平甚至愤怒的情怀被夸大并传播之后,就会形成相应的衍生效果,让那种失衡所形成的破坏力逐渐失控。
其实,即使是贪官,即使是暴徒,其丧心病狂的核心也是希望给自己的家人与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条件。
如果我们根本就不希望有未来,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结婚生子,但既然我们投入绝大部分精力在为自己的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与物质条件,那么肯定是需要让TA们感激我们,并以我们为荣的。
难道只有留给TA们金钱,豪宅、留洋之后忘记自己的祖先,对自己除了物质与金钱方面的索求之外,就基本没有任何纽带,这才是对TA们的爱吗?
如果我们希望TA们在内心尊敬我们,至少需要有些难以计数的东西,难以平衡的东西,没齿难忘的东西,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让TA们在我们的墓前有敬畏,我们在TA们心中有地位,并逐渐把那些情愫与尊敬传承下去,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
当外界难以改变,或者我们对于现状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还是改变自己吧,那样至少会让自己的内心不至于失衡、焦虑,维持自己内心的平和与淡定。
比如多重视一些实用性与耐用性,而避免受到包装的诱惑,多追求一些精神层面与心灵上的满足,而少一些物质层面的攀比与虚荣,凡事多闭上眼睛问问自己的良心,而不要受到外界的刺激就失去基本的判断。
如果我们自己本身就是在走极端的道路,就没有理由要求别人谦和,如果我们本身就一直在离经叛道,那么就没有理由说服别人继承传统。在我们自身没有积极正面的改变之前,是不会让社会矛盾得到缓解的,假如我们一直在激化社会矛盾,那么是无法要求别人以建设性的方式去思维并付诸行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