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涉及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五年多了,然而,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依旧是扑朔迷离,即使是那些所谓的复苏势头良好的国家与地区,也是一步三回头的让人有种雾里看花的不踏实的感觉。而这一切其实都是源于本次危机发生之后,世界各国所采取的应对危机的那些政策所致。危机发生之后,从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开始,世界各国无一不以宏观经济学的鼻祖凯恩斯的赤字财政理论为指导,这一做法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错误,而且从短期来看,也的确是对危机的缓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短期之策,甚至可以说是权宜之计,其副作用是绝对不可小觑的。可惜,世界各国政府都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只以短期利益为重,而忽略甚至是牺牲了长期的利益。这当然与其政治追求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几年一选的选举制度,使得其领导人只能追求短期的政绩,否则的话如德国前总理一下,形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尴尬,而自己除了黯然下台之外,什么也没有。
因此,对于目前这种不明朗的复苏,甚至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恶化,以至于越陷越深而难以自拔的状态,世界经济或许需要另外一场危机来实现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毁灭”,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当然,如果真的出现这种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一幕的话,至少短期内对于世界经济将会是巨大的不可承受重。而且从过往的人类历史教训来看,这样的版图重构式的巨变,其短期的危害往往是难以承受的(至少部分国家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尽管目前危机依旧重重,大家依旧还只是不肯下大决心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