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与研究
朱玉霞
我期盼已久的培训学习已进行四天了,对于这几天的培训课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不虚此行等词来形容。专家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是到了写总结时,真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终觉才疏学浅、文笔糟糕的我,只能词不达意的简单谈一下学习体会:
首先,培训使我重新摆正自己的教学定位,一位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具有研究意识的教师,不再满足于自己作为知识的传声筒与教材的扬声器;而是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理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时时关注着学科发展的动态。如何去做,李教授进一步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教室就是天然实验室,学生是最好的实验合作者。要把教学与研究作为自己职业生命的两条腿,永远相辅相成。
其次,让我认识到不管是教学还是搞课题研究,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撑,没有高山仰止,何来一览群山,当下读书是学习理论的途径,也是更有效地学习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无止境、教无极限,这是一个不懈的追求,也是一种永恒的奉献,要想学生好学,必须老师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我们许多老师,工作做了不少,零碎的经验也不少,但由于没有总结和研究的意识和习惯,直到退休,不仅没有论文、论著,而且连一篇像样的总结也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所以,我们不仅要读,而且还要写,教师的写作,实际上是收集积累自己的教育矿藏的过程,也是总结提炼自己教育智慧、教育艺术的过程。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思考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养成记录自己平时思想火花的习惯,李教授的报告中说过这样的话:“对教育的爱大家都是一样的,对教育的执着大家也是一样的,我和大家不一样的地方,仅仅是对这份爱与执着多了一点思考,并用笔将其记录下来,仅此而已!”
最后,教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教学研究,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只有教师基于研究的教学,才能真正实施新课程,没有教师自主的专业研究,就没有自下而上的课程改革,也没有我们现在的教师培训。我们又如何提升自我更新的能力呢?只能是重复性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
学习是可贵的,培训是精彩的。我通过这几天的学习,除了对各位专家教授感叹与崇拜之余,我想我们只有从现在做起,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勤奋,尽可能最多的把教学与研究合二为一,才能进步最快,才能更快的成长,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