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融资止渴背后


  简介:新一轮融资的成功让京东商城融资总额接近22.3亿美元,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公司融资的最高纪录。然而,在其融资背后,也包含着这家公司被巨额亏损‘绑架’的辛苦征程。

  京东融资止渴背后

  对于百货类电商公司来说,“融资”和“盈利”二者互为必要不充分条件。

  有了钱未必行,但是没有钱万万不行——完成了第四轮融资后,刘强东在内部邮件中如是写道。

  在京东商城身上,始终贴着“烧钱扩张”的标签。时间证明这种扩张的有效性,2012年,京东商城的销售规模已经达到了600亿元,业界称之为野蛮生长,而“野蛮”二字在商业上,似乎并没有太多贬义。

  但成长总是有代价——就是烧钱。

  京东商城一共经历过四轮融资,总额在22.3亿美元左右,这个融资金额在中国电子商务公司里是毫无疑问的魁首。

  对于公司来讲,在“钱生钱”之前,进来的资金都要有投入过程,比如做平台、做物流、扩张品类等。而在这些“基建工作”外,还要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价格战和广告推广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直接导致亏损。

  有关京东商城整体毛利和亏损数额,在业界是个谜,从电商业内人士到资本市场,探讨之多,几乎可以设立成一个课题。

  无论是有关亏损的推断,还是业界流传电商公司绑架投资方的言论,京东商城对于外界猜测向来也抱有低调回应的态度。

  但从一些基本数据可以判定,亏损是一定有的,而且数额巨大。刘强东的老对手当当网CEO李国庆总时不时地爆一爆自己的推断,比如第三轮融资只能烧到2013年3月,巧合的是,就在这个时间节点京东商城完成了新的一轮融资。

  而从小的点来看,在资金方面,与供应商之间偶尔发生的账期和结款矛盾,也成为一条分析京东商城现金流的线索。

  此外,有一点可以确定,背负的融资越多,其盈利和上市的压力也就越大。

  刘强东自己向员工强调,如果京东商城在几年前放弃品类扩张、放弃做平台、放弃做物流,那它已经是一个盈利的电商。

  但“盈利电商”并不是京东商城目标,刘强东称,两年前就确立了目标,要将所有业务平台化,未来京东商城将陆续开放WEB、物流、信息系统,同时布局金融平台。

  京东商城方面表示,新的融资将用于公司运营,面向未来投资发展新业务,以及继续加强物流体系的建设等方面。

  “7亿美元不是京东商城救命稻草,只是转型草料,真正体现京东未来价值部分,包括平台、数据、金融和移动四大业务,京东商城还是个婴儿,现在是转型关键时刻,7亿美元为转型提供了非常好的时间窗口。”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如是评论。

  所以,京东商城需要许多的钱和很多的时间,当这两方面都处在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时,这一切积累所要达成的化学反应的节点或许就要来临了。

  融资,止渴,然后再往前走。

  融资止渴

  开年,京东商城宣布完成新一轮7亿美元融资,在这一消息余温尚存的时候,其和供应商阿芙精油爆出的货款冲突却冲淡了这个好消息。

  在融资一事宣布不到两周后,京东商城供应商——阿芙精油的创始人孟醒发布长微博(微博现已删除)称,京东商城欠货款高达百万,严重挤压供应商,并向京东商城讨债。“你试试一年零一个月以前卖掉的货,今天都收不到款,就知道怎么以现金流断裂而倒闭这个死法了。”

  “在2012年,为缓解资金压力,京东对部分供应商的账期甚至拉长到了60天,有些类目的商家账期甚至长达270天。”业内消息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早在2005年,《中国零售企业和快速消费品企业工商协作研究》就显示,结账问题成为笼罩在供货商和零售企业关系上最大的阴影,账期已成为愈发紧张的供商关系链条中最脆弱的一节。

  阿芙精油事件引起了京东商城许多供应商的共鸣,同时也牵出了京东商城在资金方面的疑团。

  “融资不是一个技术!没什么值得高兴的!有了钱未必行,但是没有钱万万不行!本轮融资已经到账,迄今我们的账户上已经拥有大量的现金储备!这些钱将会保证我们不必顾忌短期财务表现,立足未来进行长期投资!”刘强东在近日披露的内部邮件中如是表示。

  “尽管京东在此之前的融资总额已近20亿美元,但其间京东逐年亏损,前三轮融资应该已大多用完。”有投行人士对新金融记者分析。

  以2010年至2012年3年为例,京东商城的销售额分别是86亿元、212亿元和600亿元,这3年的亏损率是-5%、-6%、-8%,也就是这3年亏4.5亿元、13亿元和48亿元,加在一起超过65亿元。

  京东商城2010年到2012年融资15亿美元,老股东约占3亿美元。用融资总额减去老股东套现,还剩下12亿美元,也就相当于有75亿元。

  用75亿元减去亏损的65亿元,到2012年底京东手上现金只剩10多亿元。加上此轮融资的43亿元(7亿美元),手上的现金储备应在50亿元左右。

  而在这50亿元当中,就包含了京东商城对供应商的占款。京东商城如同一家最有钱也最缺钱的公司。

  专门针对账期和占款一项,资深互联网从业者吴德强向新金融记者算了一笔账:京东2012年销售额600亿元,其中自营480亿元,平均借款账期45天,每月可滚动压款60亿元,POP平台120亿元人民币,平均账期30天,每月滚动压款10亿元,加起来京东在手里一直滚动着商家70亿元人民币的货款。

  对于京东商城与供货商的结款周期,供应商说法不一,从60天到120天不等,因此不妨取90天来计算。2012年末,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第七届中国网上零售年会上表示,京东商城2012年的交易额将达到600亿元。以这个数据为标准,90天的应付货款大概是148亿元人民币。京东商城刚融资7亿美元,大概是43亿元人民币。

  刘强东曾在融资完成后的内部邮件中提到:“迄今我们的账户上最多已经拥有超过150亿元的现金储备”,于是可以从这个数字开始顺藤摸瓜地来计算——150亿元减去43亿元,还有107亿元,再减去148亿元欠供货商的钱,还有-41亿元。按这个规则,如果不融资43亿元(7亿美元),京东就没有钱了。

  这也很巧合地印证了当当网CEO李国庆此前所下的结论——京东商城C轮融资15亿美元最多烧到3月份,所以2月底其完成了D轮融资。

  “如果京东商城在几年前放弃品类扩张、放弃做平台、放弃做物流,那它已经是一个盈利的电商。但是京东在两年前就确立了目标,要将所有业务平台化。未来,京东商城将陆续开放web、物流、信息系统,同时布局金融平台业务。”刘强东在邮件中向员工强调。

  在京东商城的大理想面前,烧钱和亏损都成为必要不充分条件。

  亏损待解


  在完成融资后的内部邮件中,刘强东在邮件中用多个感叹号强调:“我们真正做的是平台!!!一个和阿里完全不同的平台!!!我们今天投资的所有业务都将向社会开放,都将成为一个又一个平台!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平台网络!”

  而包括web、物流、信息系统等业务前3年都是用亏损来为未来做准备。

  在D轮融资完成后,刘强东高调预测京东商城将在2013年四季度实现季度盈利。

  “你看当当毛利率一度达到20%多,它也没实现盈利,只实现两个季度短期的微利,实际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盈利。但是京东市场盈利的时候,我可以告诉大家,毛利率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几,我们就可以实现盈利,根本不需要20%的毛利率。这主要来自于我们成本价低,还有一个好的客单价。”刘强东如是说。

  但此语一出,其提到的“即将实现的超过10%的毛利率”却引来了部分业内人士的质疑。

  据外部电商分析人士估算,2012年京东商城的综合毛利在6%左右。京东商城在2012年的分析师大会上报给投行的数据是:综合毛利率有5.5%,亏损率5%。业内普遍认为这个数据应大体接近真实数字。而在此之外,刘强东自己也在微博提过京东去年的亏损率曾达到8.9%。

  目前京东拥有13000多个POP平台卖家(借用京东商城平台来销售商品的第三方卖家)。从实际情况来看,京东目前以经销为主,开放平台商品数量占总数约两成。

  业内人士分析,数码3C的全行业平均毛利也在5%-7%,京东商城的自营3C业务占据京东销售的一半,去年的毛利率是5%,自营的家电,约占京东规模的1/3左右,毛利率在8%左右,距离10%尚有距离。再加上,数码3C和家电占了京东自营销售额的80%,百货只占1成,因此京东总体毛利率在2013年达到百分之十几有一定风险。

  但毫无疑问,京东商城的平台战略方向是没有错的,以亚马逊为例,其开放平台业务毛利率为10%-15%,远远高于自营业务5%的平均毛利。目前,亚马逊开放平台业务占亚马逊销量的30%左右,但却为它贡献了60%-90%的毛利。

  而据资深电子商务观察员表示,目前京东POP平台中的白酒、3C销量不错,但是更大品类的服装、化妆、母婴均不太理想。对比发现,3C类的平台交易佣金率一般只有1%左右,而服装等的佣金率可达10%以上。

  由于京东商城之前的主营业务3C和家电毛利较低,而京东商城又不得不靠打价格战来扩张市场,因此需要不断引进资本。软银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炎曾直言,电商普遍存在烧钱的情况,投资人投入的资金会很快被消耗掉,一定程度上来说,电子商务在主营业务上不赚钱,它赚的是VC、PE的钱。“作为投资人看到这种情况,也非常难受。现在互联网之于创投就是‘不给钱,就死给你看’。”今日资本的创始人徐新曾表示。

  华平资本投资人黄若说过,现在规模效益是块遮羞布,老是拿规模效益来说事。

  “现在京东的业务太分散了,四处出击,每一块业务都要跟竞争对手竞争,每一块业务都在亏损,需要投入。京东自身体系又不是很完善,这个亏损属于在各个不成熟的模式里亏损。”鲁振旺表示:“从投资行为看,京东商城净亏损和物流投入基本上是并行的,规模越大,物流越大,亏损越大。”

  “京东商城整体毛利会在未来不亏钱的时候稳定下来,我预测是2013年或2014年。”独立电商分析师、纽约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李成东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估值或缩水

  由于2012年价格战、广告费用提升等原因,京东商城亏损率始终居高不下,账上现金已不能维持太久,必须尽快寻求资金注入。

  京东商城D轮融资共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在2012年末完成,为4亿美元,第二阶段为2013年初完成,为3亿美元。有坊间传言,该轮第一阶段的4亿美元融资为“股转债”形式,即投资人可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将所持债券转为普通股票,也可以作为债券获取到期固定利息。此轮融资估值72.5亿美元。

  早在2011年京东商城完成C轮融资时,俄罗斯亿万富翁乌斯马诺夫透露,他向京东商城投资5亿美元已获得5%股份,这意味着京东商城当时的估值约为100亿美元。

  而2012年5月份,京东在香港召开推介会,虽然并未公开涉及其具体估值,但有消息人士透露,会后京东和券商对于估值进行沟通,京东方面希望获得的估值为100—120亿美元,券商的估值则是60亿美元。

  “京东为自己给出估值的根据是预计公司2013年公司收入700亿、参照亚马逊市值是收入的1.18倍,所以京东可以定价在100到120亿美元。券商给出60亿美元估值的理由则是,亚马逊毛利率达20%,是高速发展的盈利企业,而京东净亏损则5%,依照京东的情况,定价为销售额的0.5倍较为合适。”消息人士透露。

  兴业创新资本执行董事张小龙表示:“京东上轮100亿美元估值,虽然公布的毛利率亏损额比想象中的稍好些,但按现在这个市场状况,再Up Round融资应该是没PE敢接棒了。但不融资的话又怕现金流撑不下去。所以他估计最后的结果还是Down Round找钱救急,同时启动棘轮反稀释补偿。”

  由于京东商城存在尚未盈利等因素,因此可参考市销率法来估值。以亚马逊作为参照,其2011年销售收入约为480亿美元,市值约为960亿美元,市销率约为2倍。若按照亚马逊的市销率2倍计算,取京东商城认可的2011年的销售收入为309亿人民币来看,其2011年市值估值约100亿美元。

  随后,市场又传出京东商城再度寻求融资的消息,因为亏损以及融资环境不利等原因,京东商城估值被降低至60亿美元的消息。

  由此来看,虽然京东此轮融资估值72.5亿美元,但相对于5月份的60亿美元估值,已经有所上升。

  然而2011年融资15亿美元的时候,其销售额是212亿元人民币,估值是100亿美元,如今2012年销售额是600亿元人民币,融资却是按照72亿美元,销售额涨了,估值却下降了30%。京东商城的老股东并不急于上市,其C轮投资者共投入了15亿美元,那时给京东的估值是100亿美元,如果京东IPO估值仅60亿美元,上市无异于认赔。

  京东方面对融资和估值的多方猜测一直表现十分低调,截至截稿日期,并未给新金融记者以回复。记者和多个京东前市场部人员联络,希望能接触到直接的负责人,得到的答案也异常的统一——京东市场部人员调动非常大,具体谁负责哪些方面很难搞清楚。

  此外,客观来看,需要一提的是,也有说法称,投资方DST新闻发言人曾证实,京东上一轮融资的估值为60亿美元,而并非外界传言的100亿美元。若此说法成立,京东此轮估值比上一轮则反而有了近20%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