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改革发展------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在北京开幕


       今天上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在北京开幕。
     本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主题是“中国:改革开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国际机构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这是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由中国最高智囊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次高层次论坛。
    “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主办者层次高,为素有中国最高智囊团之称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其二,参加者层次高,既有新任副总理张高丽,又有吴敬琏等知名专家学者;其三,讨论的议题层次高,“中国:改革开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张高丽副总理在发言中指出,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触及到深层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调整,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将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不渝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顶层设计和探索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不断实现改革的新突破。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促进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资源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健全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有序的体制保障。中国30多年来积累的一条重要经验是,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中国和世界联系日趋紧密、相互影响不断加深的今天,中国改革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我们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对外开放,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进一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正能量。中国将一如既往欢迎和鼓励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兴业,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各国企业提供公平竞争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机会。
     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张高丽在国务院担任排名第一的副总理,这是他在履职国务院后首次系统阐述改革这个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其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发声的用意不言自明。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吴敬琏“加油打气”说,改革能否执行下去一方面需要民众的支持推动,另一方面需要新领导人能够像他们宣誓的那样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气推进改革。
     但吴敬琏也毫不讳言的指出,粗放的、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几十年无法改变,以及腐败猖獗导致低收入阶层强烈不满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两大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更在于体制问题、土地财产制度问题、政府职能问题等等。
     还有“老外”专家也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支招”。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论坛上表示,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土地所有制改革是一个突破口。土地制度的改革有助于中国实现中国梦,中国如果做到了居者有其屋,可以换来20年到30年的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否则中国就会陷入长期的中等收入陷阱,就会面临很多无穷的问题。
     郑永年建议,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土地国有化,在土地国有化的同时,宣布土地使用权私有化。如果没有这样一步,城镇化也好,城市化也罢,会成为新一波掠夺农民土地的运动。土地国有化以后,要给农民一个补偿,补偿以后就可以对土地使用权私有化、家庭化,这样会比较顺利地推行下去。
     20年前蜚声中外的“皇甫平”之一《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说,经过邓小平南巡之后2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社会主要问题已经从“灵魂问题”转化为“利益问题”,目前的关键问题就是利益调整和利益博弈。
     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李克强总理所说的“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动灵魂还难”,点中了当前社会问题的要害。
     一次高层论坛上的发声自然不会为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的改革开出“灵丹妙药”,但却解剖了改革30多年所积累的问题,向最高层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意见建议。“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坐而论道固然不可少,起而行之则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