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基本没人预料到的事是,当前大量热钱涌入新兴经济体,或者发展中国家地区,比如中国,东南亚,墨西哥等。而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是,欧洲在债务以及救助泥潭中挣扎,日本已经多季度贸易逆差,美国面临总统选举以及随后的财政悬崖,以及,欧洲央行ECB的债券购买,日本还在QE的路上继续深入并且根本没有回头的迹象和动力,美国QE3以及OT2正在进行,英国央行也没有落单,等等。而中国的经济从统计数据来看也不至于很差,相对而言数据还是在前面的,同时中国央行相当保守,很长时间没有对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
当前来看,似乎大多数地区都还是欢迎这些热钱,特别是经历了上半年的资本外流之后,比如中国,印度,巴西,东南亚等地区。但香港的联系汇率体制受到了不小威胁,所以港府直接干预外汇市场。这也说明,热钱比较汹涌,所以,人民币也断然没有上半年的熊样,早已掉头向上屡创新高。这其实是不难理解的。发达国家,包括欧盟日本美国英国等,政策基调是财政紧缩以及货币宽松,而且是在经济处于资产负债表紧缩的大环境下,所以,经济在衰退的边缘或者即将到达这一点。大量资本在这种极其宽松货币的环境下难觅机会,也包括大量在美国的资本处在国家财政政策前景严重不确定性下,而中国等具有一定的套利空间,比如央行政策偏紧,与发达国家利率差高,国家为重启经济发动机还在进行不断的财政刺激。(试想一下,经济增长率普遍非常低(不用说不少地区早进入衰退)的发达国家市场比如美国还有什么较好的投资机会?股市,估值已经非常高,而且Q3财报大面积难看;债券市场(排在货币市场之后的第二大市场),利率已经非常低,上涨获利空间非常有限;房地产,自2007年跌下来反弹不少,但如前面文章所讲,前期进入的机构投资者已经显现退出苗头;金属期货,全世界实体经济基本都比较暗淡;农产品等,已经大幅上涨,后面的动力缺乏。反而在美国农地的价格被炒的非常高,但总体容量不大。) 香港作为中国的金融桥头堡是很多资本进入中国的必经之路,况且天然存在间接投资(或者以后做空)中国的多种资本金融工具和渠道,所以,港币升值在所难免,港府行动也是必然了。所以,香港恒生指数最近相比美国等市场指数具有相当的强势。
但是,在这场洪水之后,恐怕我们会见到当年印尼海啸般的金融以及经济狼藉。比如中国,人民币的升值再次逼迫大量出口企业到了生与死的悬崖边上。央行必然干预外汇市场,也即大量买入美元(这些美元的大部分会转而成为美国国债(现在美国国债利率极低已经在债券大王Bill Gross看来不具投资价值。中国央行的行为就是同美国国债的大量机构投资者进行资本置换),而不敢大量去投资(或者“救助”)欧洲,因为这样会拉低美元或者说推高人民币)。这些热钱将变相成为中国的印钞手段。然而,根据银行间利率数据,似乎热钱的流入还没有非常明显体现,中国银行间利率短期(一个月以内)还在往上翘头。不过,根据国内专门研究热钱的学者指出,10月份开始资本呈净流入,虽然持续性还有待观察。而且,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升值形势必然导致一些以前留汇的公司结汇。热钱的持续流入也必然体现在股票等市场的上扬等方面,因为实体经济还没有多少机会吸引大量资金。这样,热钱手中的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大量增加。假以时日以及机会(这样的机会是注定的),热钱反手做空人民币以及人民币资产,中国央行为了汇率稳定,极可能又会抛出美金购买人民币(或者还加上加息),这将是个严重的双刃剑,砍向敌人也把自己砍得体无完肤,因为人民币汇率也许暂时不会跳水,但是人民币的货币紧缩将相当显著,中国经济将面临严重紧缩,而这时很可能中国的态势是资本市场泡沫巨大而实体经济没有好转,反过来将导致外资(包括热钱)的严重恐慌而继续逃出中国,这样的首尾正反馈逻辑就像为做空中国的势力安装了一个弹射器。
如果中国央行对热钱的流入无动于衷或者动作不力,那么人民币汇率将击垮大量出口企业,实体经济的资本如同以前的剧本转战股市等市场。这将把中国的大量企业与大量个人的资本集中起来,这样的社会资本配置将是致命的。
这次的国际热钱涌动是大范围的,涉及众多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而且是流入发展中国家债券市场居多。联系到美国大选,罗姆尼对华政策如果如同其表现那样强硬,压迫人民币升值,进行贸易战,那么还可以很好的解释此次热钱现象。如果奥巴马连任,其货币宽松政策也将持续一段时间,资本流入新兴市场还会久一些。总之,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就会体现出来,这也是因为股市的流动性最好,适宜于热钱的快速流动特点和需求。
2013两会之热钱与冷经济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