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智慧:舍得启示录!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舍得”一词,最早出自佛经《了凡四训》:“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故《金刚经》云:应无所著而生其心。其意与中国传统的老庄道学思想相互融会,透射出超然的人生智慧,舍也是一种大智慧。有关于舍得,贾平凹先生在其文章《舍得》中如是说:会活的人,或者是成功的人,其实是懂得这两个字的:舍得。
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得是一种知,更是一种智。诚如先生所言,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在关键的路口,他能够理智地取舍,并朝着所选的目标执著追求。谭小芳老师认为舍与得就如同天与地,阴与阳,水与火一样是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生,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万事万物皆在舍得之中达到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
而成功的企业,也正是面对复杂环境,懂得该选择什么,该放弃什么。就像福特汽车和微软的创始人,如果没有当年福特坚持只做汽车不做金融的“傻劲”,就不会有今天的福特汽车,如果没有比尔·盖茨放弃房地产暴利不赚,专心软件产业的“傻劲”,就不会有今天的“微软”。
谭老师表示在舍与得之间,福特、比尔·盖茨选择了舍弃一时的利益,最终成就大业,造福人类。如果没有这种舍得大智慧,没有这种高瞻远瞩的长远目光,可能就没有福特汽车,也没有“微软”了。
“舍得“一词,在中国,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智慧。用这个词做白酒,绝对是个顶级的创意。沱牌的产品开发团队,绝对是一群思想家。这个名叫舍得的品牌,同样避开沱牌企业和”沱老大“产品形象的影响,单独注册运营公司,运营一款看起来似乎与沱牌毫无关联的产品。在卖点上,沱牌选择了品质和文化作为卖点,这也符合沱牌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无疑,从产品开发上来讲,舍得是一款开发的很成功的酒。它试图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全方位的揉进这款产品里,处处体现出他厚重的文化魅力。
谭老师以为,舍得酒在产品开发阶段,深谙舍得之用,是因为企业掌舵人是技术导向性的原因造成的。在专业技术领域,技术导向性的领导,能够对自己熟识并热衷的事务倾注足够的热情和精力,甚至苛刻的追求极致的完美。然而,这种舍得思想,仅适用于技术领域,优点是明显的,缺点也是同样明显的。这样的舍得思想最大的缺点就是,太保守,缺少创新和激情,没有足够的弹性和活力。专注于技术的德国人,就属于这一类型。
易经始提舍得之理,老子道学,也讲了舍得智慧,但是舍得却不是老子学说的核心精要。佛经的舍得思想,更是后生的学问了。易学讲舍得,是明示阴阳平衡,此消彼长之自然法则。老子的舍得就带有功利色彩了,而老子道学的核心精要是上善若水,而此善也非佛家之布施或慈悲。
舍得是很功利的事情,如果不是为了得,估计就没人舍了。有舍没有得,那叫舍弃,很多人能舍得,却不能舍弃,关键还是“得“的影响力。如果舍是为了得,那就是一种交换,公平的交易,既无恩典,也不崇高,如同投资和回报一般,有何伟大之处呢?贩夫走卒,引车卖浆,均以所付出,得以生存。舍得不舍得,很多时候均为身不由己,自然而为罢了。
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在存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
舍舍得得、得得舍舍就充满在我们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演绎着成功和失败的故事。谭老师认为舍得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艺术,舍得,得舍,何得?何舍?刚者则柔不足,柔者则刚不足,勇者必戾,智者必诈,世间万物,芸芸众生,无有完美,对应其优点必有缺点!舍弃与得到之间的利弊用什么权衡?造化弄人,舍得间是痛苦并快乐着!
舍得既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更是一种处世与做人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生、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达到和谐、统一。要得先须舍,有舍才有得。
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我们有着太多的欲望,包括对金钱、名利和情感。这没什么不好,欲望本来就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但是,欲望又是一头难以驾驭的猛兽,它常常使我们对人生的舍与得难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过之,于是便产生了太多的悲剧。谭老师表示我们只要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成功的门环。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
舍得舍得,以"舍"为"得"!如果我们不能了然这其中的因果之关系,就不容易明白"以舍为得"的妙用。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的赞美;给人一个笑容,你才能得到别人也对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
能够"舍"的人,一定是拥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感恩、结缘的性格,他怎么肯"舍"给人,怎么能让人有所"得"呢?他的内心充满欢喜,他才能把欢喜给你;他的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给你。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我们都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拥有很多东西,但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谭老师认为一个人不可能毫无失去就能完全拥有,那不是真正的生活,也没有了生活的意义。有时失去意味着另一种获得,失去让我们发现还有其他美好的事物依然存在,也因此,这样的获得和存在会更让人珍惜。
如果我们失去了太阳的照耀,还有星星和月亮的拥抱;如果我们失去了山的磅礴雄伟,还有海的博大深远;如果我们失去了金钱的享受,还有亲情和友情的温暖;如果我们失去了权利,还有人性的纯朴;如果我们失去了雨露的滋润,还有江河的灌溉;如果我们失去了生命,还能和大地亲吻,在微笑中笑看新生命的诞生……
谭老师表示让我们坦然对待生活中的拥有与失去,凡事看得淡泊一点儿,会让自己的生活轻松愉快,如果太贪心,总想得到很多又无法面对失去,那会让你疲惫不堪并逐渐失去人生的乐趣。既然如此,那么,让我们还是选择平淡与淡泊吧,好好珍惜自己拥有的,正确面对已经失去的,给自己一份快乐的好生活。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写过一个故事:两个猎人在荆棘丛生的沼泽地里跋涉逃命,肩上扛着猎枪和沉重的黄金,但枪却没有子弹。过一条河时,两个人分开了。一个叫比尔的人不舍弃黄金、猎枪,结果倒下了,身体落入了狼口;另一个人舍弃了黄金和猎枪,与追上来的病狼斗智斗勇。病狼倒下了,人却活了下来。舍得,"舍"的是身外之物,"得"的却是身家性命。
人生下来是纯洁的。人的贪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当今社会,少数大权在握的官员就幻想鱼和熊掌兼得,虽坐拥金山银山还不满足,至大捞特捞东窗事发而舍命。懂得放手和舍去是明智之举,照民间的说法是吃饱了要晓得放碗。所以,舍得是一种人生哲学。
舍是一种本领、一种态度、一种境界。舍得舍得,先舍后得,"舍"在前,"得"在后,也就是说,"舍"与"得"虽是反意,却是一物的两面。舍得是对等的,你先"舍",然后才能"得"。这就是"舍得"的真意,能"舍"方能"得"。当然,这种"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丰润、境界的升华。舍得之间暗藏玄妙,意境很深,只能靠自个去琢磨,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