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页岩气革命该如何上演?


  中国页岩气革命该如何上演?

  陈柳钦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0733)

  页岩气是指聚集于细粒(包括粘土及致密砂岩)低渗透油藏中、有机质富集、以热解气或生物甲烷气为主、以游离气形式赋存于孔隙和裂缝中,或者以吸附气或游离气形式聚集于有机质或粘土中、连续的自生自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居民燃气、城市供热、发电、汽车燃料和化工生产等,用途广泛。页岩气生产过程中一般无需排水,生产周期长,一般为30年~50年,勘探开发成功率高,具有较高的工业经济价值。

  全球页岩油气资源非常丰富。2011年4月,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其《全球14个地区页岩气资源初评结果》报告中表明,全球除美国之外的32个国家总技术可采储量为163万亿立方米,加上美国技术可采储量24万亿立方米,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为187万亿立方米。其中中国技术可采储量位列32国中的第一(32国中不包括俄罗斯以及中东国家),达到36万亿立方米,占到19%。 中国学者所估计的中国页岩气储量大约为21.5万亿至45万亿立方米,中值为30.7亿立方米,这与EIA的估计大致相当。

  目前,美国对页岩气的研发与开采利用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也是目前世界上在页岩气研发与开采利用技术最为成熟的国家。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和利用,让美国的天然气资源总量增加了近1倍,天然气产量也大规模增长。美国依靠页岩气开采,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大国,同时为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低廉的、充足的清洁能源,并极大的改变了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已经动摇了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格局,美国正是靠“页岩气革命”实现了能源独立。美国“页岩气革命”,对全球天然气市场、能源供应格局、气候变化政策甚至地缘政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球页岩气开发史上,美国页岩气开发被评价为“成就辉煌”。

  发生在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被誉为“一百年来石油工业最重大的事件”,对美国经济、世界能源市场和国际地缘政治都已产生多方面影响。目前,“页岩气革命”正在激活美国工业复兴的旧模式,为石化、玻璃、钢铁、玩具等行业回归本土带来春风。由于全球分布比石油分散,且环境影响小于石油和煤炭,页岩气在国际上被寄予厚望。可以说,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无论是从制度上还是技术上都给了很多国家可借鉴的模式,全球许多国家准备在页岩气领域大干一番,这其中就包括我们中国。事实上,对页岩气的发展,中国政府早就给予了高度重视。2009年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作了关于加大地质勘查工作力度、立足国内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讲话。同一天,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会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在重庆市綦江县、巫溪县启动了全国首个页岩气资源勘查项目,标志着我国正式实施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2009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中美签署了《中美关于在页岩气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多次开展政府间交流,促进了中国页岩气资源的调查、勘查工作。包括国土资源部在内的国家有关部委、各级地方政府、有关石油企业乃至非油气企业、勘查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都积极投身于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和研究中。目前,中国已经开始全力投入全球能源“页岩气革命”。通过参与全球能源“页岩气革命”,将改变中国油气资源开发及对外依存度过高格局。页岩气对中国来说非常之重要,对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意义重大。中国如不能成功解决对石油过渡依赖的问题,这对于其他国家来讲也将是一种伤害,因为中国经济的体量对全球石油价格的走势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中国如果长期不发展可替代性能源,那么油价就很难得到控制,只会越走越高,最终破坏全球的经济发展。当然,我们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因在资源条件、管理体制等方面各国间存在较大差异,美国模式只能借鉴,绝不可照搬。

  在中国,页岩气正在成为毋庸置疑的能源新星。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普查,中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1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与常规天然气相当!这一数字使中国超过了目前全球第一大页岩气生产国美国的储量。对于能源对外依赖度过高的中国来说,页岩气开发热潮引发的不啻于一场新的能源革命。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这一显着态势,不能不说是受到美国“页岩气革命”的鼓舞,甚至刺激。如今,中国不但已经吹起了开发页岩气的号角,而且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尽管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国外先进技术合作,并制定页岩气市场化定价等扶持页岩气产业化的政策,引导和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壳牌和BP等国际巨头已经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页岩气资源。对于中国来说,开发页岩气是机会和挑战并存:一方面,中国蕴藏大量页岩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中国的地质条件比美国复杂,开发难度更大,且页岩气已有地质资料又非常粗浅,技术和环保方面也存在很多挑战,企业投入成本高。因此,目前中国能源产业对页岩气的尝试依旧浅尝辄止。2012年,中国已经进行了两轮页岩气项目招标,引得能源行业热闹异常,但“热闹有余,签约有限”,中国四大油气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在招投标中都表现得非常谨慎。为什么会出现“上面比下面热、业外比业内热”的现象?期望只花七八年时间就把页岩气年产量搞到600-1000亿方的设想何以备受质疑?这说明国家有关部门对石油上游领域(石油勘探与开发)的特点、现状和前景若明若暗,国家层面的规划缺乏严肃性。规划制定时,缺乏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执行时,能否实现少有人过问,更没有人承担责任。

  从地缘政治角度上看,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影响更多的是心理的影响而非真正的地缘政治的影响。页岩气的最终产量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已经可以看到美国在地缘政治上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态势,尤其是针对中国。诚然,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页岩气可采储量似乎的确很乐观,甚至比世界上开发最成功的美国拥有更大资源潜力。但是,这些数据所营造出来的仅仅是一种过于乐观的假象。由于中国页岩气家底并不清楚、技术和资金的障碍、土地与水资源的约束、开采成本高、定价机制、管道资源与管网管理的限制等多种因素的存在,使中国能否成功复制美国页岩气革命存在太多的变数,其难度却远超想象,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始终无法突破使页岩气该产业前路仍处于迷蒙之中。前景让人热血沸腾,现实却如一道鸿沟,横亘在面前。因此,中国搞“页岩气革命”,还应慎重,应“求稳勿热”,切忌大跃进和“狂飙”。中国要实现自己的“页岩气革命”,必须在顶层设计层面统筹规划,发挥中国特有的“发展型地方政府”对页岩气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建立和完善页岩气开发的相关宏观管理体制,为页岩气开发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必须打破常规,在矿权管理、开采过程、环境监管、市场应用方面进行综合创新,加快改革,要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自我创新,因地制宜,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页岩气开发道路。如果中国不能找到一条比美国“更省地、省钱、省水,更环保”的开发方法,就不要过早谈什么“页岩气革命”,省得“被美国忽悠”,导致虚假繁荣。

  (作者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