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马铃薯的春天
――在陕西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二〇一三年四月一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1996-2005年我曾从事马铃薯技术推广和产业研究近十年时间,组织过两个马铃薯技术项目的实施,出版了个人专著《陕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一书,并参与了全国马铃薯技术规范的制订。作为曾经的马铃薯技术人员,我很愿意为马铃薯产业继续鼓与呼。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迎接马铃薯的春天》,希望在这个春天迎来属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春天!
一、美丽误会待人解
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是人们最为熟悉不过的家常蔬菜,也曾长期作过粗粮。但长期以来,一提起马铃薯,人们的第一印象是淀粉含量高,多吃容易发胖,这其实是一种严重误解。不仅如此,土豆在文化上也蒙受着不白之冤,比如马克思就曾用一麻袋土豆来形容法国十九世纪的农民,东北有俗语叫“土豆再打扮还是土豆”。所以,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马铃薯。
马铃薯是个好食品。其营养全面,除碳水化合物外,含有大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在国外有“第二面包”之称;含一般粮食作物所缺少的赖氨酸、色氨酸及维生素C,又被誉为“地下苹果”。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全脂奶粉和马铃薯两样便可以满足人体营养需要。低脂肪、低热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只有米、面的1/5;能量含量不到米面和豆类的1/4;脂肪含量更只有大米的1/4,面粉的1/8。被营养学家列为“第七营养素”的膳食纤维含量丰富,能减少慢性便秘发病率,降低体内血脂、血糖及胆固醇水平;从食疗角度看,则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科学家研究还表明,马铃薯是未来食品,目前宇航员的太空食品就包括马铃薯,将来人类在转往其他星球的过程中马铃薯是途中最理想的作物。
马铃薯是个好作物。增产潜力大,目前的鲜薯亩产1吨左右,远高于一般粮食作物,亩产潜力最高可达16吨。种植效益好,在其主产区,生态条件往往较差,但马铃薯优势突出,单位面积产量与收益远高于细粮作物。适应性好,耐旱、抗灾、耐瘠薄,许多地方称之为“救命蛋”。生育期短,极早熟的品种出苗后60天就能收获,特别适宜灾后抢种、间作套种及闲茬地利用;播种期灵活,全国范围内已实现周年生产。
马铃薯是个好产业。加工用途广泛,可加工淀粉、全粉等初级产品,进一步加工出变性淀粉、酒精、葡萄糖等2000多种加工产品,在医药、化工、食品、造纸等行业具有重要作用。加工增值空间大,加工成普通淀粉可增值近1倍,特种淀粉可增值十几倍或几十倍;油炸薯片、膨化食品加工升值可达25-30倍。产业地位重要,陕西马铃薯目前年种植面积约500万亩,年产350万吨,折粮后占全省粮食总产8%,位置次于小麦、玉米,与稻谷相当;是榆林、安康第二大粮食作物。在贫困地区和主产区,马铃薯则是既当菜又当粮,膳食地位更为重要,是陕南和陕北农民粮食和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马铃薯加工还大大促进了农村就业。土豆还是优质饲料源,其蛋白质比大豆还好,最接近动物蛋白。土豆全粉的火爆是从水产养殖业开始的,不知大家还记得不,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在股市活跃着一个知名度很高的股票——粤金鳗,企业的主要卖点是用马铃薯全粉替代了肉类,使得鳗鱼的养殖成本大降,这在当时也算是高科技了,公司股票因此红极一时。
二、历经坎坷为人知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一带的安第斯山地,发现新大陆后,被带到了欧洲,再逐次传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马铃薯的面积约为3亿亩,产量3.1亿吨,是世界四大作物之一。但与玉米、红薯、仙人掌等美洲作物相比,马铃薯在世界的传播过程更为坎坷。
在初入欧洲之际,马铃薯竟被视为花卉,马铃薯淡紫色的五瓣小花颇受欧洲贵族青睐,法国皇帝就在宫廷中种植供贵妇人们观赏。
在被当作花卉之后是被作为神药。南美洲土著对马铃薯信奉有加,一些刀剑伤口也以马铃薯泥敷治。这种药效到欧洲一度被讹传为有壮阳作用,被贵族们宠爱,以至引发闹剧。
在耽搁了百年左右,马铃薯开始被食用,欧洲的穷人将马铃薯叫作“上帝恩赐穷人的面包”,因为马铃薯产量高且种植方便,从而使大量穷人能靠它填饱肚子。所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固然是勇敢的,但第一个吃马铃薯的人也是英雄。
俄国人接受马铃薯的过程相当漫长,直至19世纪,还有农奴在为种植土豆而诅咒他们该死的地主。但如今的前苏联地区却是世界马铃薯人均消费水平最高的地区,连代表性的美食也是土豆烧牛肉。
关于马铃薯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一般认为在明末清初,目前全国各省、市、区均有种植,但主要在冷凉的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2011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8100万亩,产量8800万吨,单产为1085公斤。内蒙、甘肃、贵州为全国马铃薯三大省份,种植面积均超过1000万亩,陕西次于四川、云南、重庆之后,面积列全国第7位。
据《陕西农牧志》等书,马铃薯传入陕西在清康熙至雍正年间,最初引入陕南,然后传到关中、陕北。直到1900年左右,即慈禧太后西逃西安的时候,陕北才开始种植马铃薯。陕北传入虽晚,但发展快,已经成为陕西最大、最优产区,面积和产量占全省六成左右。
三、土豆也会有春天
马铃薯是穷人的,也是富人的。马铃薯的食用价值是饥饿的穷人在勇敢的尝试中发现的,因为他们发现猪圈的马铃薯被猪鼻子从地下拱出来神奇的块状物并安然无恙的吃下时,穷人不再犹豫;近年正在发生变化的世界马铃薯格局表明,亚洲和非洲的面积、产量逐年增加,马铃薯还在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继续提供着粮食和经济收入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马铃薯是穷人的。但观察马铃薯产业世界分布,我们还可以惊奇地发现,马铃薯的产业分布主要在世界北半球,世界最发达的地区欧洲和北美是马铃薯种植最为集中的地区,马铃薯最初也是贵族们的最爱,即使今天,麦当劳的炸薯条某种程度上就是美国文化的一种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讲,马铃薯又是富人的。所以,世界同吃马铃薯,土豆产业有春天。
长城不是一天修成的。在看到土豆产业美好前景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目前的马铃薯产业发展还面临三大根本性问题:一是产业地位尚不突出。长期以来马铃薯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是粮食又算不上粮食,当蔬菜看待又算不上真正的蔬菜,更没有被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看待,这两年陕北马铃薯产业虽得到重视和加强,但与定西等全国马铃薯优势区相比还有差距。二是生产水平低而不稳。目前生产所用品种,基本为外来引进品种,地膜覆盖、高垄栽培、平衡施肥等适用技术应用率还很低,推广较好的脱毒种薯覆盖率也仅30%。单产水平低于全国,单产增长明显落后于省内主要粮食作物。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波动很大。如1997年大旱,马铃薯单产下降30%,总产下降34%。三是产业综合素质不强。加工以传统模式为主,现代化大型加工企业少,加工层次低,效益低下。淀粉以及以淀粉为原料的粗加工产品占加工总量的90%,而市场上目前最为需求的却是精淀粉、变性淀粉及其系列加工产品。加工跟不上,又进而带来销售问题,大量鲜薯要农户自己消费和作为蔬菜销售,贮藏运输损耗,部分地区损耗达到1/4左右。
不信春风唤不回。与甘肃定西等全国马铃薯优势区相比,以陕北为代表的陕西马铃薯产区有基本类似的生态条件,基础条件更好,只要树立大产业理念,坚持大生产、大贮藏、大加工、大市场、大流通、大服务,陕西的马铃薯产业一定可以做大。大生产,就是把马铃薯提升到区域主导产业地位,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不能再像现在,一个县三五个主导产业一个市七八个主导产业,个个想做大,个个做不大;大贮藏,就是从现代工业的需求出发,突破传统的农户土法贮藏传统,上现代贮藏工艺和设施,拉长马铃薯保鲜期和加工供应期;大加工,就是突破传统的小作坊粗淀粉加工转化单一渠道,上大工业,在淀粉加工向精淀粉和变性淀粉等高档加工产品转型的同时,大力发展全粉、油炸食品、生物制品等精深加工;大市场,就是把目光放远到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在稳定传统鲜薯销售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出口市场和加工品市场;大流通,就是突破传统的游兵散勇式的小流通,以组建大协会、大公司为主力,形成强大的流通控制能力,而我们依然在以传统流通为主;大服务,就是整合政府力量,从大产业的角度出发,突破简单的农业服务范畴,向产前、产中、产后的纵身产业链条和横向关联产业链条全方位延伸,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成功之道涌泉居
从事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涌泉居公司,虽然接触不多,但初步的了解让我感觉到,涌泉居是陕西马铃薯产业化中的一个亮点,有以下三点因素:一是外行转内行,思路不一样。在农业以外行业积累资本和管理经验后,跳出农业看农业,走的不是寻常路,用现代工业、现代管理、现代营销理念来开发马铃薯产业,让人耳目一新。二是突出一体化经营,打通了产业的仁督二脉。这就是从生产的源头抓起,注重品牌营销,注入文化元素,产加销一体推进。对第一次吃涌泉居土豆的人来说,能让人新鲜的感到土豆产业还能这样做。三是注重市场研究,定位明晰准确。这就是定位于中高端,进的是大商场,卖是的大酒店,做的是大品牌,与陕北民歌文化同步走,让人感到了质量的放心、产品的档次和土豆的文化内涵。
我对涌泉居公司今后发展的建议是:一,坚持把生产基地建好,好产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农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可控因素很多,近年倒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很多是因为产品质量出了问题,涌泉居的马铃薯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要保证响当当的内在品质。二,坚持把市场开发做深,马铃薯的产业空间很大,可加工的产品很多,要以马铃薯食品为中心,开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更多马铃薯产品,拓展市场空间。三,坚持把发展目光放远,农业产业与工业的最大不同在于,受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双重影响,生产周期长,必须用心经营,长期坚持,方能稳步前行。四,坚持把文化因素用足,涌泉居在多如牛毛的土豆市场上能独树一帜,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文化,不仅要做产品的文化,还要做企业的文化,以文化作为长远发展的有力支撑。五,坚持把社会责任尽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感恩,企业家最根本的成功标志是社会责任。只要涌泉居像涌泉一样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回报社会,土豆姐姐的事业一定会越来越辉煌。
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见,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用一点套用的话为土豆做些宣传:
土豆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郭达小品语)
会吃土豆的鸡,是公鸡中的战斗机。(宋丹丹小品改造)
《土豆》土豆生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食,此物最中吃。(仿王维《红豆》诗)
谢谢!
迎接马铃薯的春天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