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后,芦山中学成为当地最大安置点,已安置2000余人,学校操场住满了灾民和外地赶来的援助人员。一些留校的高三学生在帐篷里仍然坚持学习。西南财经大学得知学生情况之后,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计划将全校410名高三学生接到成都上课,并免费为他们提供教室和食宿等复课条件。目前,学校正在通知高三的学生今明两日内返校集中,明日乘坐西南财大的专车去成都上学。(重庆晚报4月22日)
大学主动伸出援手,为复习迎考的高三学生创造异地复课的条件,这一做法值得肯定。
对于西南财大为400多名高三学生提供教室和食宿条件,有网友称这虽然很好,可与大学本身的功能不符——这400名学生的到来,会不会冲击学校的正常教学?影响办学秩序?再者,毕竟大学校园和中学校园不同,在大学里异地复课,学生们适应吗?
异地复课,本就是不得已的办法,这些高三学生,还有40多天就要高考,从目前情况看,当地教育考试部门不可能像汶川大地震之后,对灾区考生实行推迟高考(一种建议是,对于受灾的高三生,借鉴汶川大地震之后的做法,推迟高考,但相比汶川大地震,4.20地震受灾学生数较少,且离高考的时间更长),如何让他们及时复课,就成当务之急。在已经变为危房的教室里,并不现实;在广场的帐篷中,效果差强人意。
一所大学能提供容纳400人复课的条件,是难能可贵的。这会让他们有相对完整的校园和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远比学校组织教师、学生(或者大学教师、学生做志愿者)去中学支援更能解决现实问题。至于这些学生会不会冲击大学的管理,这只要考虑充分、科学管理,并不成问题。
首先,作为公立大学,大学的资源本应该向社会开放,在救灾的特殊时期,这种开放更具价值。处理好为社会服务与本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关系,关键在事先应就此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并结合大家的意见,制订周密的方案,包括哪些教室提供给灾区学生,他们集中在哪一宿舍区,等等。
所以,对于西南财大接纳学生异地复课,笔者更关心的问题是,这是学校行政决策,还是听取各方意见的结果,是否就此做好周密的安排,并得到师生们的配合、支持。假如学校就此进行民主决策,这表明学校决策逐渐走向成熟。大学在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会有更好的表现。
其次,在为灾区学生提供异地复课条件过程中,大学完全可以把此作为育人的机会,包括,由大学生志愿者,对灾区高三同学进行学习辅导,组织大学教师,给学生开设讲座,进行心理咨询、救助等。如果能调动大学师生参与受灾学生异地复课的积极性,陌生的大学校园,会让他们感受到母校的温暖。
大学支援灾区高三生异地复课值得肯定
评论
编辑推荐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