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China” 的医疗器械何时展现于世界?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现状经常被形容为“竞争力低,不容乐观”。根据统计数据, 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以及100%的高端质谱仪市场都被国外跨国公司占领。但根据科技部最新印发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而同期全球的平均增速仅为7%,这意味着医疗器械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导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科技部制定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下称《规划》。《规划》表示,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而同期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约7%。我国过去十年的医疗器械市场增速始终快于药品市场;预示着医疗器械的发展将成为医药市场的亮剑。 对比药品行业,医疗器械行业的利润增速接近收入增速,说明医疗器械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强于药品行业。医疗器械企业的生命周期较长、具有垄断性。同类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往往给予前三家获取注册证的企业;获取注册证后,有效期四年,可以申请延续2~3次,故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生命周期可达12~16年。预期“十二五”期间拉动新增医疗器械产值2000亿元。

  第一,扶持大型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成为此次《规划》的重点任务。《规划》指出,在大城市、大医院,尤其是三级甲等医院的装备,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一般医院的装备水平,但是大中型医疗装备、中高端医疗器械和高值医用材料主要以进口为主,价格昂贵,给国家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规划》表示,“十二五”期间将扶植形成8~10家产值超过50亿元的大型医疗器械产业集团。为了与国家政策方向保持一致,千人计划企业可以形成联盟,即5~8家千人计划医疗器械企业可以形成集团公司。美国医疗器械企业多数凭借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创新产品占据市场先机,通过并购加速成长并提高进入壁垒。

  在医药领域中,我国药品行业人才储备实力较强,而医疗器械顶尖人才寥寥无几;千人计划专家与科技部的部分领导及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座谈时,证实了这种情况。举例,应用广泛的、价格高达500多万的高端质谱仪100%被国外厂商控制;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对高端质谱仪研究已有三十几年的历史,但一直没有进入产业化,其重要原因是我国没有既掌握高技术、又具有生产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国际顶尖的高端质谱仪器人才。科技部《规划》启动时,一定要从美国、德国、日本三大医疗器械主要生产国引入千人计划医疗器械专家,以加快提高我国的高技术力量来创新产品。如果能够引入前辈钱学森那样的顶级大师,并给予重点支持,根据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启动及完成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并无难处。

  目前,由于缺乏具有综合能力的领军人物,急需整合千人计划专家的资源。一个企业中,三个部门非常重要:生产、研发、销售。千人计划企业多为刚刚建立,故多数企业仅有研发经验的千人计划领军人物。此时,与医疗器械VC基金合作,可加快千人计划企业初创期的成熟度。在医疗器械VC基金协助下,可较快形成千人计划医疗器械企业集团,快速整合有生产、销售经验的千人计划领军人物;同时,由于部分医疗器械之间的零部件是通用的,故可集中采购,以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中、高档医疗器械的价格而不失其质量。这样,千人计划医疗器械企业集团将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千人计划专家可积极参与医疗器械科技产业专项的管理,在下几批千人计划专家遴选时,千人计划医疗器械工作小组可协助《规划》选出医疗器械急需的千人计划领域专家。

  千人计划医疗器械企业集团应该优选已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以加快产业化进展。目前,仅10%的医疗器械企业能够将从注册公司至获取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之间的周期缩短至1~2年;而在获取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后,50%的医疗器械企业能够用6个月至2年周期,完成医疗器械注册证。鉴于获取医疗器械注册证是最终的考核指标;故《规划》启动时,千人计划应优选已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参与,可大大提高千人计划在医疗器械专项中产业化的成功率。医疗器械企业集团具有同类产品资源整合、拓宽产品线、发展全球市场的三大优势。

  第二,为配合新医改完善基层医疗建设的目标,《规划》同时指出要有效满足基层医疗和常规诊疗需求。基层医疗建设的目标为2233所县级医院、62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5万多所村卫生室。预计我国基层医疗器械、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以及医用耗材等领域将在未来几年中保持快速增长。《规划》表示,将紧密结合县级、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医疗器械配置升级的紧迫需求,重点支持一批适宜基层、高可靠性、低成本、先进实用的医疗器械产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装备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千人计划专家,改造现有的民营医疗器械企业,达到双赢。

  将民营医疗器械企业改造、升级为千人计划“试点企业”是值得探索的一种创新模式。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行业呈现出多、小、散、跨度大的特点,行业集中度提升和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对市场的判断能力较强,而千人计划专家对提高产品关键技术的竞争能力较强。通过将研发型的千人计划专家嫁接至已有产业化的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如将千人计划专家引入民营医疗器械企业担任首席科学家或研发副总经理,可提高其企业竞争实力。千人计划“研发型”专家可以学习美国医疗器械企业现阶段四大研发方向:同类产品更新换代,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线,高科技创新产品开发,针对中、低端医疗器械配套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另一方面,千人计划专家可与医疗器械产业基金合作,收购民营医疗器械企业,从而提升其技术与产品,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化的进展。

  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模式可供医疗器械产业参考。如我国对医疗器械产业像扶持汽车产业那样重视与投入;必要时,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将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千人计划企业集团或获《规划》支持的企业产品纳入常规政府采购目录,这在国外也是一种合法的扶持手段;那么,未来十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会像汽车产业一样,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生产大国。随着技术进步,我国医疗器械企业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突破。在各国降低医疗卫生费用的大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产品出口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与美国本土大企业合作或并购有潜力的、带有核心技术的美国中小企业,也许,有Made in China 产地标识的医疗器械产品在美国会很快出现。假以时日,具备优秀基因的中国千人计划医疗器械企业集团将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