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洪成
『内容提要:这里提出一个国内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概念,即企业的金融投资管理,这是民营企业较薄弱的环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生了许多的民营企业家的成功创业故事。然而2008世界金融危机以来,许多民营企业受到很大冲击。如何利用金融投资来避险并取得可观回报是本文要谈的。』
1.民营企业投资管道单调
国内一些传统行业的民企借着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已经发展壮大,这其中有相当多的公司仍未上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赚取了巨额利润。在其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一直强劲,其每年所获利润基本上有以下4个主要投资方向:
第一, 用于了扩大再生产。然而随着2008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产生的中国出口疲软,和随之产生的中国国内需求也疲软,造成了产能过剩问题。
第二, 把自己行业内积累的丰厚资金因为没有资金出口,随着房地产热投入到了自己不熟悉的房地产行业,进入早的由于地盘、人工及材料便宜获利颇佳,但那些进入较晚的就很被动、战线拖长、资金周转周期拖长,甚至资金被长期套住。
第三, 更由于国内开放了小额贷款的市场,这些民营企业家就一窝蜂地投向了小额贷款行业。可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资金投资出路有多么窄。而小额贷款业务因为银行垄断的原因,国家对其发展有很多限制,其风险大,回报并不可观,战略管理要求极高,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业。笔者在《也谈小额贷款公司战略管理》一文中已经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和管理提出了一套办法。
第四, 又有些民营资源型企业因为2008金融危机前必须囤积金属原材料,错误地估计的市场,导致原材料囤积太多,而后的矿石、金属等原材料价格大跌被套牢至今仍然被动。
当企业在原有产业迅速扩大,飞速成长时,一般企业家的自然思维是继续在本产业投资,扩大市场份额,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凭着直观体验市场的决策模式,在产业高速膨胀期可谓很难得地抓住了市场机遇,体现着企业家的睿智和勇敢。然而在经济学理论里,有一个被重点论述的盲点常常被企业家们忽视,就是在热门产业里的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有其盲目性,就是市场上产品需求强劲每一个企业都能感觉出来,这种感觉驱动企业家们决策进行扩大生产规模的投资。但是该产业半年后、一年后经过新的投资规模所产生的新的生产能力有多大,不好预测。也就是逐渐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生产规模大量过剩。而随着产品竞争越趋激烈,产品价格随之下降,造成双重危机。这也是产业的周期性所致。经济学上就叫作产业周期。当涉及到众多产业链时,就可能会造成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区域、或全球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有其周期性。也就是说企业在其所熟知的本产业进行投资也是有风险的,而且投资风险有时候也是很大的。不管是多么热门的产业大多都逃不出这种规律。总结一下企业在自己行业发展,虽然是自己最熟知的行业,也有其风险,有时这种风险又很大,并且这种风险又有其周期性。
2.民营企业的面临的主要风险
总结一下即便是很热的行业民营企业的经营也主要有一下几个主要风险。
一是市场风险,即竞争的风险,产品优势、市场手段、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或市场价格发生变化,等方面的竞争。一些企业脱颖而出,一些企业被淘汰。或通过竞争一个行业走向成熟,已过战国时代,进入多家竞争状态,不断上演淘汰和被淘汰的游戏。
二是投资风险,在自己行业进行投资搞扩大再生产,同行业整体投资的新增生产能力是未知数,故所投项目存在着不小的风险。
三是管理风险,公司管理开始很好,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开始慢慢失控,以至于逐渐陷入被动。
四是政策风险,某一时间国家经济或政治政策发生变化,限制了某一行业的发展,例如几年前国家在煤炭行业进行的一次“国进民退”,导致得一些民营企业关门,有的民营企业家所投资资金血本无归。
五是进出口和外汇风险,一些企业是进口导向的,一些企业是出口导向的,国际市场、外汇汇率对企业经营影响很大。例如2008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中国钢铁企业购买的大量铁矿石都是高价格购买的,突然的国际市场产品需求下降,使得国内的钢铁公司都几乎陷入了困境。高价购买的原材料,低价的钢铁产品,卖得多就亏得多。外汇汇率的风险对出口和进口导向的企业影响也非常巨大。例如中国过去这些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确实使得不少企业关门了。
六是关系风险,在中国,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很重要,对公司经营影响很大,如果处理不好也可能导致公司关门,或需另择地重新设立工厂,是竞争成本增加。
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风险在这里不多陈述。
3. 改变观念、放眼金融投资
这里需要改变观念,即金融产品风险大的不正确观念。其实金融产品有各个产业的股票ETF,有外汇,有石油、黄金,有房地产,你所熟悉的行业都会有它的ETF股票。关键在于买什么和什么时候时候买,及投资组合战略是否得当。选中了市场有潜力的类股(其其他),如果买进点在最低谷则是最安全的,买在较低点则是比较安全的;当然买在高点风险也就高企;买在最高点风险最大一定赔钱。这其实和民营企业在其本行业经营所遇产业周期问题没什么本质上的两样,即在产业上升阶段就大把赚钱,在产业下降阶段不但不容易赚钱还容易亏钱。金融产品的好处在于选择性广泛,机会更容易寻找,由于有基于多种产业的产品,再加上石油、黄金、区域市场,应有尽有。如果策略得当,其实风险很小,机会很多,机会也很大。
就是说,民营企业为了避免以上所说的各种主要风险对企业的冲击,在企业迅猛发展的获利如牛阶段,就要有规划每年拿出获利的固定比例来投资金融市场产品,用来平衡风险,这个比例设在20%左右比较合理的。剩下80%的部分,其中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无可厚非,一部分股东们分红也是天经地义。但是拿出那20%进行金融投资却应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一环,也应该是民营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一环。
企业面临这样多的风险,聪明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呢?就是要更加善于公司财务管理,英文叫Corporate Finance,它涉及一个公司内部的各种财务规定、决策和管理,包括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项目投资、预算等的规定、决策和管理。但是还有一项,是常被中国企业所忽视的就是关于金融投资的决策和管理。对于上市公司因为要买卖管理本公司股票所以有这样的专门部门,但对于未上市的民企就一般没有这样的业务和部门。这样的部门可叫做金融部,或金融管理部,或金融投资管理部。对于上市公司,根据资本规模,一般买卖自己公司股票或债券,资本规模相对较大也买卖其它公司的股票、债券,甚至买卖国债等其它金融产品。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专门成立这样的部门有困难,一是公司所有者本身尚未有此观念;二是对“做自己熟悉的行业”有误解,以至于把所有的财力物力都用于本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不留任何资金储备,甚至贷巨款进行生产规模扩大的投资,没有认真思考商业周期性的问题,即前瞻性只看到本企业、本行业;三是很难找到专业人才帮助做金融投资的规划和管理;四是认为金融投资风险大、回报甚微,远小于自己公司主业的回报;五是即便考虑投资到其它行业,也只选择别人干得起劲的房地产行业和小额贷款行业,以至于前出现两年前温州炒房团被普遍套牢的事件和地下钱庄的危机事件。
4.确定合理的金融投资回报
进行金融市场投资的理想回报是多少呢?这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美国是用标准500指数来衡量,其设立六十多年来年的平均回报是10%多,用这一指数来吸引说服美国大众投资者投资股市,90%美国人的退休金都以基金形式投资在美国的股市里。然而风险投资家索罗斯的年平均回报要远远高于10%,有记录的投资回报是19年平均34%,他领导的专门投资美国股市的量子基金40年的年平均回报是20%。专门投资于蓝筹股的股王巴菲特几十年的年平均回报是25%。市场上存在的私募基金如果没有年10%以上的回报设想,就没有什么诱惑力。原因很简单,民营企业家自己的所在的行业如果年回报在10%以上,他们就对金融投资兴趣不大。但从公司财务的管理角度讲,因为这是避免企业主要风险的一个战略措施,就显得非常必要,它的意义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原因是民营企业过去在这方面做得很少。
所以投资回报设在年10%以上是合理的,年回报20%也是可以希望的。
5. 民企的金融投资战略和选择
A.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首先需要认识到自己企业所在行业的产业周期性,并认识到本企业处于产业周期的哪一个阶段。就可以就可以拓展自己的企业发展战略思维。这样就可以冷静、理性地在自己公司迅速发展扩张时期不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每年有计划地拨出一部分利润,进行金融市场产品的投资,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索罗斯在他的一本书中这样检讨自己:凡投资出现大幅度亏损而重新检讨投资策略时,就发现是投资组合出现了问题。即把鸡蛋放在了很少的几个篮子里了,以至于无法抵御风险。所以金融投资一定要把资金多放一些篮子里才能抵御风险。通常要有5~10个“篮子”以上。如果资金量大,需要更多一些的“篮子”,以降低风险。而投资账户里的现金也是一个主要的“篮子”。
B.产品的种类要广泛
中国国内的投资产品的种类有限,尤其是前几年股市低迷,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黄金十年里,股市却连年下跌,因此尚不具备分散风险的先天条件。最好的投资地是中国香港地区,金融产品不但丰富,管理制度又严格,是选择金融投资的理想地方。例如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股市大跌,美国和香港的股市自2009年开始就开始一路上升,美国更是在今年创了新高。而中国股市却在去年还在创新低,使得中国的金融产品可选项目少得可怜。因此若要达到投资品种多样化,对中国企业进行金融投资而言香港是个得天独厚的地区。在中国内地民营企业家的即使进行金融投资,其产品种类也很有限。民营企业投资仅限于本行业,若转行业就是房地产和小额投资,仅限于这三个行业目前是许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以及中国整体投资环境的困境。例如中国整体上的投资环境和投资产品范围跟香港比起来相差很多。在香港可以投资美国股市ETF和股指,各种股票、外汇、期货、石油、有色金属的衍生产品等,应有尽有,非常适合资产分布能很好地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各种行业股票都有ETF股,因各产业的产业周期发生时间的不一致,各种投资工具例如股票、外汇、债券、期货、石油、有色金属等的周期也不一致,从而给投资者提供了可以很好理解、可以进行管理和委托管理、可以进行避险投资、可以取得较好回报的投资产品。
C.投资经理人要出色
投资金融产品经理人的素质和技术十分重要。例如巴菲特和索罗斯都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投资高手,而科班出身的拥有博士学位经理人未必经营得好。因为市场主要靠经验,而不光是靠数学靠经济分析,例如1998年美国由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操作的老虎基金的倒闭说明金融投资不是用数学计算就可以算得出来的。
好的经理人有广泛的市场经验,和国际经济、金融知识。好的经理人也必须有美国的多年生活和金融市场经验、通晓国际经济的人才。因为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向主要是由美国市场导向的,美国经济的状况对世界金融市场影响最大。经济人要千锤百炼,实践证明其水平的。上好的经理人可以帮助客户获得年平均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回报,这是索罗斯和巴菲特所证明了的。当然平均年获利10~20之间也是很好的回报。
D.操盘策略要“买低卖高”
无论是索罗斯还是巴菲特操盘的主要秘诀就是“买低卖高”。那么一个市场何时低何时高呢?这就要求经理人有耐心、有策略,既把鸡蛋多放在一些篮子里,又要掌握好何时才把鸡蛋放进去、放多少。既要眼看所有牛气冲天的市场,又要关注那些被连续打压的市场;既关注股市、又关注债市,又关注外汇、黄金、石油、粮油等;也要关注各行各业的商业周期变化。可谓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胸怀祖国”也“放眼世界”。耐心等待,那种不曾期望的“低点”会如期而来,那种不曾设想的“高点”也会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