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看看PPI,这组数据直接反应了我国生产资料价格的走势,下滑的原因从宏观层面来看是需求不足,或者是产能过剩。生产资料价格下滑是工业出产价格下滑最主要的压力。其中,4月份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5%,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2.68个百分点,完全抵消了生活资料价格0.3%的增长水平。特别是煤炭、铁矿石和非金属矿为主的采掘工业价格下滑幅度高达8.2%,而这些行业也正是前期生产过剩的行业。值得注意的是,PPI的这一降幅远大于此前-2%左右的市场预期,PPI所显现的实体生产乏力已经让股市承压,昨日收盘时沪指下滑了0.65%。工业领域受制于需求的相对疲弱、产能过剩带来的压力,让通缩的格局基本形成。
再来看看CPI,消费类价格涨幅高于生产类,与当前实体经济的表现一致,经济正在呈现不一样的增长格局。也就是说我国的居民消费用品和服务价格呈现上升的态势。有专家可能简单地将CPI的上涨归结于政府调控措施的不利,抑或是人民币贬值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我个人认为这些看法都是极其愚蠢和错误的。而CPI的上涨的主要原因应该还是涉及这组数字的行业的成本再上涨,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呈现出逐渐上涨之势,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点是居住成本的上涨,因为我不清楚最新披露的CPI数据里面包不包含居住成本。但是,社科院今早披露的一条消息绝对让我大吃一惊,该则新闻的标题为“社科院称房价面临全面失控”(http://qd.ifeng.com/qingdaodichan/detail_2013_05/10/786426_0.shtml)。一些经济学界的专家也对此纷纷表示出了忧虑和悲观的态度。居民生活成本的上升,我个人认为中长期看还将至少维持在这个水平线上。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的经济环境十分复杂,我们不能将两组数字简单地放到国内来看和思考。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全球经济目前处在什么情况:欧洲受到债务危机的拖累,其此生效应正在发酵,西班牙、希腊等国家的失业率处于高位,甚至连英国政府都在考虑削减财务预算,以应付不可预测的财政危机。美国的经济数字虽有所好转,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QE3所带来的虚假繁荣,美国的底特律房价大跌就是最好的证明。回头再来看看近邻,日韩的经济低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该国的降息政策和货币贬值政策究竟能否拉动经济增长,都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所有,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当前需要做的紧要之事我个人认为有三:一、央行必须继续保持货币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利用汇率、利率进行动态调节,充分利用国债、票据等金融工具保证国内金融秩序的稳定。二、警惕“做空中国“和“热钱流入”,我们必须清晰的意识到两者的危害性和不可控性,任何所谓的做空和热钱都将给我国的金融带来风险,对待这种风险最好的方法是防范,而非马后炮一般的补救。三、继续对中国经济结构进行积极的调整,大力鼓励和发展中国创造而非中国制造,即使是中国制造也一定要有国际竞争力,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
以上就是我对两组数字背后的深刻思考,欢迎大家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