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浦路斯:希腊剃头的受害者


  一个欧盟小国,以其规模不算太大的债务,竟然闹出了很大的动静,给人的印象是,这差点要把整个欧元区给掀翻了!这个小国就是塞浦路斯。其人口不到90万,面积9K平方公里多点。按照东亚国家规模,可谓芝麻粒小国,即便参照欧洲国家的规模,也数小的不能再小的经济体,只比列支敦士登、戛纳之类的“袖珍小国”略大点而已。然而恰恰是这样一个巴掌大的小国,却引出了大的麻烦。

  什么麻烦?相信略微浏览一下媒体即知:该国商业银行巨亏,丧失了创造流动性的能力,求助于政府,而其政府债务缠身,国债给评级机构降到垃圾级,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转而求助欧盟。后者同意提供100亿欧元救助金,但是有先决条件的。条件就是对其现有商业银行私人存款进行缩水处理。塞浦路斯政府最初的方案是征收存款税:对10万欧元以下和以上的存款分别征收6.7%和9.9%的税,据以筹措数十亿欧元以填补亏空。然而公众不买账。方案一经宣布,招致公众抗议不说,银行挤兑风起,议会迫于压力而给以否决。进而引发整个欧元区恐慌。

  表面看上去,塞浦路斯似乎是个麻烦制造者。一个巴掌大的国家,短短数年间尽然成了欧元区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以区区195亿欧元的名义GDP,吸收了高达900多亿欧元的存款。银行投资亏空导致流动性短缺,把政府财政也给拖了下去!然而略做点分析便不难看出,这事儿始作俑者并非塞浦路斯,塞浦路斯多半是个受害者,其遭遇有点冤。事情有些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意境。哪里的城门失火了?说白了就是希腊,是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把塞浦路斯拖下了水。说得具体点,希腊危机连同欧盟核心国力主的救助方案,导致了塞浦路斯银行的巨亏。故而若要对塞浦路斯目前的危机寻根溯源,还得从希腊危机的化解方式说起。

  论及希腊危机的化解方式,两个老词的新用法不能不提:一个是“希腊剃头”(Greek haircut)。不是剃希腊人的头发,而是对希腊政府债进行减记处理,犹如剃头那样把过多的毛发给削去。“希腊剃头”协议达成于2011年11月,协议确定对大部分政府债实行对半作价的减记处理,因而被称作“50%剃头”。债权人只得到债券面值一半的补偿,甚至更少。2012年3月实施的一份协议,甚至将债权人持有的2千多亿欧元面值的国债缩水53.5%,仅按照票面46.5%的价值置换了30年期的债券,外加10%的现金!塞浦路斯银行持有大量希腊债券。单是希腊债券的这种“剃头”处理,就导致塞国几大银行资产缩水百多元欧元。

  另一个词是“特洛伊卡”(Troika)。听起来有点像特洛伊木马的味道,实际上是个俄罗斯词儿,意思是“三驾马车”。这是对主宰欧盟和欧元区债务危机救助计划的三个权力机构的形象叫法。三个机构分别为欧盟委员会、IMF和欧洲中央银行。自希腊危机发生以来,形成了这三个机构主宰救助计划的格局。无论是早先希腊的“剃头”计划,还是这一次塞浦路斯的救助计划,都是由这三驾马车主宰的。

  塞浦路斯的救助也属于一种“剃头”方式,而主刀者依然是三驾马车。所不同的是,对于希腊的剃头经过希腊议会审理通过,而对于塞浦路斯的剃头,干脆撇开不听话的该国议会,由欧盟财长会议代劳了。该会议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对该国第二大银行实行破产重组;以10万欧元存款为分界,那以下划入“好银行”,以上划入“坏银行”。后者则面临大约40%减记的风险。据估计,单是第二大银行的大储户,由此招致的损失少说也在43亿欧元以上!其中最大的损失承受者是外国大储户,其中尤以俄罗斯富人存款最多,原因是塞浦路斯对外国储户存款几乎不征税,由此吸引了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大量来路不明的钱。

  当然话又说回来,谁让塞浦路斯急功近利,外加”交友不慎”呢?急着要当欧元区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拉俄罗斯人做财神。这些多半犯了三驾马车背后利益大国的忌,收拾你没商量。换个情景,若塞浦路斯背靠的不是俄罗斯而是美国,则三驾马车的“剃头”肯定不会这样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