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5期《小说月报》读后


 

       在拿到第五期《小说月报》的时候,我刚好对西班牙作家阿索林的散文集《西班牙小景》产生兴趣,权衡了一下,还是觉得先读《小说月报》。
  这期的《小说月报》,一共有七部中短篇小说,数量上不多,这意味着有一些小说可能要长一些。
  先读的迟子建的《晚安玫瑰》。在当代的作家中,有几个作家的小说我总是先读的,像迟子建、刘庆邦、晓苏等等,一是喜欢他们的语言,二是他们的小说让我着迷。这篇《晚安玫瑰》虽然很长,但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读完之后还觉得有些不过瘾。小说以赵小娥和吉莲娜两个人物的命运为主线,通过温润的语言,给我们展开了一副关于哈尔滨的忧伤的生活画卷。读迟子建的小说,我的脑海里总会出现一副这样或那样的画卷,这画卷带着一种温暖,带着一种美好,让人情不自抑。小说叙述从容,过渡自然,把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让我们一起和主人公牵肠挂肚,一起为人物的命运叹息,一起追源她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管是赵小娥、吉莲娜,还是黄薇娜、宋相奎,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挑毛病的话,小说中的巧合(穆师傅的出场、黄薇娜和齐苍溪的爱情)有些人为的痕迹。和她的另一篇小说力作《别雅山谷的父子》相比,我更喜欢后者。在这篇小说中,有一句话可能有点问题,我也拿不准。在11页第二段中,“他的话,让我在告别他后,他连头也没回一下-----谁会为这样的男人再去回头呢!”是不是多了一个“他”?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读《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我的确是悲伤了一回。小说开头的节奏并不快,似乎是有意而为。开始我觉得作家对涂自强上学路上的描写太细致了,但读到后来,才知道是作家的有意对比。乡村人的淳朴和厚道,城市人的狡诈和不近人情,两个环境对比起来,对涂自强以后人生的遭遇就有了更强的冲击力。涂自强是个小人物,我们也是个小人物,涂自强需要关注,我们也需要关注,我们的喜与悲,我们的爱与恨与我们的社会是息息相关的,感谢作家的这篇现实主义力作。读这篇小说总让我想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如果说《平凡的世界》是积极向上的话,那么《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厌倦和控诉了。从主人公的名字上看,涂自强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徒劳的自强自立”。我记得读完这篇小说的那个下午,连做饭的时候脑海里都是涂自强的身影。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其实不是他个人的,而是我们这个社会团体的。有时我禁不住会问:社会不帮涂自强,那么他的同学们呢?为什么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呢?悲哀!
  《金字招牌》,作家可能在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读的时候有些迟钝,思路跟不上。我不太喜欢这种叙述方式。
  短篇小说中没有自己太喜欢的。东西的《蹲下时看到了什么》,通过繁琐的走路事件,把人性的顽疾写得入木三分,我觉得很深刻。《喷泉》写滴血的婚外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再好,你也不能侵犯他的个人领地。我记得金仁顺原来有一篇小说挺让我着迷的,可惜名字忘记了。《一次出轨》我觉得还不错,人性需要解放,我觉得现在人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出轨(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现实中的),都是对人性的一种释放。《无岸》缺少阅读的快感,对小说中的题材不熟悉,很多地方不理解。
  匆匆读过,阅读文字只是一时的感觉,见谅。(1300字)(201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