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唯物论与统筹论


论(210

2013-5-5

 

       上世纪七十年代现代物理学提出耗散结构理论和突变理论以来,对事物发展的决定论提出很多质疑。传导到社会科学研究,也提出对必然性的质疑,否定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否定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观点等不断出现。这些都对唯物论提出了挑战。虽然还没有谁公开否定唯物论,但在思想领域造成的混乱不可低估。中国社会上出现的迷信活动泛滥现象,与之相关。

       对必然性或决定论的否定是基于事物在平面上运动的认识。按照传统的认识,事物是在平面上、按照直线运动或发展的。对于偶然性的意义和作用不重视或不肯定。在突变理论出现后,由于偶然因素,事物的运动发生转弯或转折,不再按照原来的轨迹运行。产生了质疑决定论或发展的必然性。实际上这种认识也是平面的直线的。客观上很少有事物是在平面上按照直线运动的。关于事物平面的或直线发展的认识是人的主观局限性的反映。客观事物都是按照螺旋形运动的。因此,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在螺旋形运动中得以统一。事物一方面受到必然性的作用,及方向性和条件性的作用。一方面受到偶然性作用,即动力性和形式性的作用。就如中国传统社会,一方面必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发展,但是资产阶级很弱,难以领导革命,而工人阶级很集中,可以成为领导力量。另一方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大资产阶级突然投靠了帝国主义等偶然原因。这两个因素使得中国革命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式,过程不是平面的直线的,表现出螺旋运动形态。所以,一种观点认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应该交给代表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只讲必然性不讲偶然性,是不正确的。一种观点认为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不要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不要统一战线,只讲偶然性不讲必然性,也是不正确的。既然中国革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的螺旋形运动,共产党既要参加民主革命,更要领导民主革命。而在取得政权以后,应该实行逐步的改革或改良(包括一定的革命),而不是公有制的“大跃进”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疾风暴雨式的不断革命等平面的、直线的运动。但是也不能够否定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够否定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不能够否定工人阶级的主导地位,搞全盘西化,实行资产阶级宪政等等。

       承认事物运动的螺旋形态,就要承认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不是平滑的、直线的,而是曲折的,蹉跎的。中国革命中存在大量的必然因素和偶然作用。偶然作用是与必然作用交织的,不是孤立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不是某个人或者少数人的作用和意志,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必然的,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革命中的偶然因素包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犯的错误。这些错误也随着中国革命的必然作用而纠正。承认中国革命发展道路是螺旋形态的,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共同作用,就是坚持唯物论。

承认事物运动的螺旋形态,坚持事物的螺旋形运动的认识,就是坚持唯物论。凡是主观的认识,都是在平面上或直线的认识事物。目前人们习惯于传统的平面的直线的主观的认识方法,,对于重大问题的讨论都表现出平面认识方法与螺旋认识方法的差异和对立。同时承认事物的螺旋形运动,也应该承认思想过程同样是螺旋形运动,思想认识规律也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比如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是逐渐转变深化的过程。所以时而表现为只强调必然性的“左”,时而表现为只强调偶然性的右的错误。这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给革命事业和群众带来了很大损失。主观主义的认识方法不承认人的认识规律也是螺旋形运动过程,以为人的认识都是平面的直线的发展。所以对于中国革命运动中出现的错误不理解。比如对于延安整风运动,只看到肃反扩大化(三个月)的一面,看不见通过学习教育(三年多)使得全党同志对中国革命道路和性质的认识大大提高。要是没有这次全党的学习教育运动,中国共产党可能会犯更大的更多的错误,对于土地改革运动中出现的“左”的倾向更难以纠正。在这里我推荐看看廖汉生将军自己写的回忆录,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学习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史,看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非平面非直线发展过程,从而克服了主观主义思想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思想水平。

       按照事物的螺旋形运动过程认识事物,就要运用统筹方法。统筹方法不同于系统方法。事物的螺旋运动不是由两个因素和两个作用产生或决定的,而是有三个以上的因素作用造成的。如果只有两个因素或作用,事物的运动则是平面的或直线的。(恩格斯曾经讲过事物发展方向是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对角线,就是平面的)事物的螺旋形态运动是更多因素和更多作用的结果。对于事物的平面或直线运动可以使用系统方法。但是系统方法不能够解决事物的螺旋形态运动问题,也就是不能够承认失误的偶然性因素和作用问题。因而需要用统筹方法。统筹方法是针事物的多种要素和多重作用的过程的方法,是针对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方法。因而是螺旋形的,不是平面的或直线的

       在研究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主观主义的思想态度是使用平面的直线的方法,或系统方法,将两个不同的事物作同类项的对比。简单的同类项比较,是直线的方法。是将事物必然性与偶然性分开,仅仅摘取其必然方面表现或偶然方面表现等某一个方面作比较。这样的做法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过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比如有的研究把理论观点和实际情况直接对比,把西方经济学理论同中国改革开放直接联系起来,就是直线的方法。比如对于文化革命的批判现在较多的使用直线方法,而不是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方法去认识。甚至有的人干脆就否定文化革命的必然性。这样认识就难免陷入困境,大多数结论都难以自圆其说。统筹方法,是针对事物的多个要素和多重作用,并把这些要素和作用按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统一起来,形成螺旋形运动关系,这是客观的真实的。因此坚持统筹方法,就是承认唯物论。

       研究唯物论和统筹论 是信息时代或当前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