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严复第三子严叔夏出生
严孝潜
1897年7月6日严复第三子严琥(1897--1962) 出生于天津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一号“严公馆”,字叔夏,又名普贤,为江莺娘所生。
他从小一直随严复居住于天津、北京,致志攻读,曾先后入北京清华大学和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习,但中途都被严复召回,在家为其聘请家庭教师教习,另外,除了自己指奌外,并经常带他置身于寓京桐城古文、闽赣诗词名家圈内,常有唱和、请教机会。外文则请津人教习,西学皆用西书,不假译本,直到1915年,严复几次拟送其出洋留学,终因财力不逮作罢。1919年元旦,叔夏尊父命,由福州螺洲陈宝琛作媒,与陈的外甥女、台湾世代巨富的林家之女,林慕兰女士结婚。严复特意送子由京返闽,在老家阳岐乡的玉屏山庄为他们举行结婚典礼。结婚不久,严叔夏和林慕兰夫妇就搬到福州郎官巷居住。
严叔夏夫妇生有三男四女,大儿子严以侨,大女儿严悼云,二女儿严停云,三女儿严庆云(夭折),四女儿严佾云,二儿子严傑,三儿子严僖。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严叔夏在福建协和大学任教。日军占领福州,他则隨协和大学迁校到闽西永安、邵武等地,与福州通(迅)讯被断,为躲避日本军人的騷扰,林夫人挈幼子及三个女儿逃离福州去了上海,而严叔夏则靠薪水养活自已和留在身边的两个孩子,以后又相继在闽清、南平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和大学迁回福州,他重返协大任教,1947年林夫人和几个子女去了台湾。而严叔夏和大儿子严以侨则留居故乡福州。1949年福州解放,他被选为协和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1年院校调整,成立福州大学,他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教务长。1952年他正式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主委。并被选、聘为福建省和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省、市政协委员,兼省政协学习委员会主任。1952年调任福州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工作。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右派帽子摘除后,在福建教育学院任职。1962年9月22日在福州病逝,终年65岁。1979年他被错划右派问题得到彻底改正。1984年9月15日福州市人民政府为他隆重举行骨灰安放仪式,对他作出公正评价,谓“严叔夏同志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是热爱党、热爱祖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民主人士”。1994年12月17日福建省又隆重举行“严叔夏先生纪念会”,福建省和福州市的党委、政协、省市长以及全国民盟中央的负责人参加了大会或为纪念会题词。习近平同志也为其题词:“把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2002年修复建立的“严复故居”纪念馆,专门设有严叔夏展览室。
严叔夏长子严侨(1920--1974),谱名以侨,又名覲祖,字彥国。出生福州郎官巷,年轻时在福州上中小学,后考入福䢖协和学院生物系。抗日战争爆发,福䢖协和学院迁往闽西邵武,妹妹严倬云、严停云等随母亲去了上海,严以侨和二弟严杰跟随在福䢖协和学院任教的父亲迁往邵武生活和学习。严以侨有大志向,善于言谈,同学们都认为他“性格直爽,口若悬河,是个奇人。”1942年学院改名福建协和大学,1946年随学校迁回福州。1949年福州解放以前,严以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是党的地下工作者,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后,1950接受组织派遣偷渡到台湾。1951年在台湾台中第一中学任教,1953年被国民党逮捕,关到火烧岛,或许由於他是严复之孙等原因,未被杀害,1961年被释放,后在台北私立育英中学任教,1974年病故在台北崇仁医院。台湾著名人士李敖先生,曾写有一篇文章《严复长孙严侨在台湾------我最难忘的一位老師》,刊登于《中华英烈》上。2003年,严以侨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严复祖孙三代,严复是“爱国志士”,严叔夏是“民主人士”,而严以侨为“革命烈士”,正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好的家传资料。
严叔夏的大女儿严倬云,1925年出生于福州郎官巷,幼时在福州进德小学上学。1941年隨母亲到上海后,考取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后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1946年来到台湾,任教于䢖国中学,1949年与辜振甫结婚。是台湾妇女界的领袖人物,1977年倡组台湾基督教女青年协会,任第一届会长,后又连任。1992年被任命为台湾妇联“总干事”。1993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随丈夫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参加了两岸间的“汪辜会谈”。2004年2月,时为台湾妇联会负责人的严倬云女士,专程由台湾回闽,参加福建省政协主办的“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大会及学术研讨会”,并到阳岐老家扫奠了“严复墓”,参观了位于福州郎官巷的“严复故居”和福建师范大学的严复研究所。2007年5月,应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邀清,严倬云率台湾妇联会代表团到北京访问,并专程到北京大学向北京大学首任校长、先祖父严复的雕像献了花。2009年11月严倬云到天津,出席海峡两岸京剧艺术论坛,在两岸京剧票友联谊活动中,深情讲述了自已追随辜振甫学习京剧的经历,并现场演唱了程派代表作《锁麟囊》选段,严倬云还到天津古文化街原大狮子胡同一号“严公馆”旧址处的“天演广场”,向严复铜象献了花。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就住在“严公馆”里。2010年6月严悼云在厦门参加两岸第四届海峡妇女论坛后,专程回到福州拜祭(了)严复墓并为修缮一新的严复故居剪彩开馆。2011年严倬云还为天津“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纪念馆”亲笔题写了馆名。2012年11月,“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严倬云发来了贺信。会后又特派长女辜怀群来津向“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纪念馆”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并探讨了今后的有关合作事宜。
严叔夏的二女儿严停云,1926年出生于福州郎官巷,幼时也在福州进德小学上学,读完初中,1941年隨母亲到上海后,也入南洋模范中学读书,194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49年去了台湾,曾一度从事教育,1949年和曾任台湾中央通迅社社长的叶明勲结婚后,遂辞去教职,专事抚育三女一男,1959年当最小的女儿三岁时,她以母校圣约翰大学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智慧的灯》一举成名,笔名华严.台湾著名作家,台湾文艺小说創作奖得主,曾获世界艺术文化学院荣誉博士学位,著有二十余部长篇小说,并写有《吾祖严复的一生》、《郎官巷里的童年》等文章。曾任台湾文艺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兼评(宙)审委员、文建会文艺委员会委员、中山学术基金会宙?审议委员、“中国妇友写作协会”监事等职。2010年6月回福州拜奠了严复陵园、参观访问了严复故居、福建师范大学严复研究所,并受聘为福建师范大学名誉教授。2011年天津“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纪念馆”和“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研究中心”成立,严停云向其赠送了她的全套著作。2012年天津举办“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学术研讨会”,严停云特别发来了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