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六:怎样看巴菲特不买黄金
今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正值在黄金暴跌后不久的
幸好,大多数中国大妈至今还不怎么知道巴菲特。
对于巴菲特的观点是否正确,业界的评论已经不少,赞同者的理由自然可以从巴菲特所谈的那些方面来理解,但如果要不赞同巴菲特观点,或许可以从以下的角度找出一些理由。
理由一 黄金的投资不适合伯克希尔公司
投资领域有一个哲理性的名言,叫做“适合自己的投资才是个好投资”。如果以此来判断黄金的可投资性的话,对于巴菲特执掌帅印的伯克希尔公司来说,黄金就是不太适合的投资。
首先,巴菲特的强项在于判断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以及该公司能否提供稳定回报,他在这方面的能力或许无人可及。其次,巴菲特的一个投资原则是远离期货市场,远离做空机制,而黄金投资方式中的大部分都与期货交易,或者是与类似的期货交易相关联,还包含了大量的做空。巴菲特又没有条件购买大量实物黄金囤积起来等待升值。再者,黄金尽管是国际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却相对的小,价格波动大,建仓和出手难度都比较大。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巴菲特也曾经投资过白银,并且还大赚过一笔,但在他抛售了之后,白银价格又上涨了一倍左右。当股东们问他对白银还在上涨有何感想时,巴菲特的回答是:那些在买入的人都疯了。联系到巴菲特投资中石油,他也是在中石油的股价上涨过程中抛售的,且在抛售后中石油股价也曾继续上升过。当时还有人替巴菲特算过一笔帐,说他因为过早抛售少赚了多少多少。其实,那些算帐的人并不了解巨型投资公司进出市场的难度。所以巴菲特要投资黄金,大概要在他判断价格至少能够上涨一倍以上的时候,才有可能出手,而目前黄金所处的价位,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
由此可知,巴菲特不投资黄金,对于他和伯克希尔公司来说,显然是非常正确的,但对于其他人而言,却未必如此。
理由二 不投资黄金是出于爱国情节
美元滥发,包括世界一些大央行超发货币,极可能产生恶性通胀,并导致黄金价格上涨,这一点无论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还是通过直观得出判断,都易于被大部分人所认同。但是,出于挽救美国的财政状况,使巨额债务顺利延续,吸引海外资金进入美国等目的,又必须维持美元强势。因此,不管是否出于阴谋,若能使世界黄金价格暴跌对于维持美元强势必然是有好处的。这方面的相关结果,我们的经济专家都能够认识到,那么巴菲特是没有理由认识不到的。而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被奉为投资超人的巴菲特对于美元暴跌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心知肚明,因此,为了有助于维持美元强势而不投资黄金,或许是巴菲特不能明说的一个原因。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通过投资股市而成为世界首富的人物,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巴菲特更是一个爱国者。以下的实例,或许可以让我们间接地但明确地感觉到这一点。
在2008年,对于是否拯救雷曼兄弟,巴菲特选择了袖手旁观。尽管事后有报道,将巴菲特没有出手救雷曼,戏剧性地解释成巴菲特不会用手机,错过了雷曼发来的求援短信,显然这只是一个笑谈。在金融风暴后,香港的一些雷曼迷你债券的投资人,曾经就债券销售银行如何赔付投资人损失的问题爆发过申诉潮。从在这个过程中被披露出来的一些事实看,持有雷曼权益的大部分为非美国投资者,所以雷曼的破产,给美国带来的实际损失并不大。因此,巴菲特的不出手,是否有此方面的考虑,令人不能不做此联想。
不过,经过雷曼破产事件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让巴菲特认识到,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了巨无霸的程度时,就成了大而不能倒,如果听任这样的企业破产,那必将危及美国经济系统的运作。在雷曼破产之后不久,当通用和高盛出现类似危机时,他就毅然出手施以救助了。尽管雷曼、通用、高盛从商业角度来判断和评估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同,但拯救了通用和高盛,就能够间接拯救美国的经济,这或许是巴菲特决定出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巴菲特没有投资过烟草业,即使有强大的盈利前景摆在面前,他也从未动心。这说明他是一个道德观念很强的人,而并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单纯的投资者。认识到他的这方面的人格特性,对于理解他的投资手法、理念和原则,作用或许会意想不到的大。
理由三 巴菲特是高盛的大股东
自2008年以50亿美元的代价获得高盛承诺10%回报的优先股和约4348万股的认购证后,高盛就一直是巴菲特的一项重大投资。尽管在2011年3月,高盛提早回购了优先股,但巴菲特还一直拥有着高盛的那些认购证,并且在2013年3月底,通过协议,免费获得了高盛的约2.2%的股份,跻身其十大股东行列。
在2012年12月初,高盛就发布了黄金牛市扭转的报告,并在
在投资市场上,尽管常说要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胜利者,但因投资市场既没有终点,也难以确定起点,所谓的胜败、对错,也就往往根据短期的帐面值变化来判断了。帐面值增加了,就认为投资正确,得到肯定,帐面值减小了就认为投资错误,受到否定。以此方式来确定判断一种投资观点的对错,实际上更经常地变成了以短期胜败论英雄。巴菲特经常告诫的就是避免在潮水退后被发现自己是裸泳者,巴菲特希望的是在经济萧条时,手中的投资都还可以盈利,而且几乎肯定还可继续盈利下去,可以产生实际现金流入。但对于在市场中希望通过频繁操作获取盈利的人来说,巴菲特的比别人领先10年的思路,似乎过于超前,他们追求的可能是只要领先市场一天就够了。对于这两种有着巨大差异的投资理念,我们或许是难以再做出更多评论的。
(待续)